结核性的胸膜炎怎么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营养、对症支持)、抗结核治疗(遵循原则、用常用药)、胸腔穿刺抽液(目的、操作要点)、糖皮质激素应用(适用及注意),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哺乳期)的注意事项,需综合各方面进行规范治疗与关注。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营养:患者需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这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身体修复和对抗结核杆菌。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其营养均衡,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对于老年患者,也应重视营养补充,维持身体机能。
2.对症支持:若患者有发热症状,可进行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对于儿童患者,物理降温是更安全的方式,如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老年患者则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身体耐受情况。
二、抗结核治疗
1.用药原则: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抗结核治疗原则。早期用药可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杀灭结核杆菌;联合用药能防止耐药菌产生;适量用药可避免药物毒性反应;规律用药保证血药浓度稳定;全程用药确保彻底治愈,防止复发。
2.常用药物: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不同年龄段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患者需根据体重等调整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用药时需谨慎评估肝肾功能,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三、胸腔穿刺抽液
1.目的:通过胸腔穿刺抽液,可减轻胸腔积液对肺组织的压迫,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有助于明确积液性质,协助诊断。
2.操作要点:一般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腔积液完全消失。抽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等“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儿童患者,操作需更加轻柔,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心肺功能,避免抽液速度过快、量过大导致心肺功能受影响。
四、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适用情况:对于全身毒性症状严重、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其作用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积液吸收,减少胸膜粘连。但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且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感染加重、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谨慎评估利弊;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血糖、骨密度等指标。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结核性胸膜炎时,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剂量调整药物,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异烟肼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炎等,乙胺丁醇需注意对视力的影响。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家长要积极配合治疗,按时带儿童复诊。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抗结核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利福平可能影响某些降压药、降糖药的疗效,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此外,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胸腔穿刺抽液等操作要更加谨慎,防止出现并发症。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患者患结核性胸膜炎时,抗结核治疗需权衡胎儿安全与疾病治疗的关系。某些抗结核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如异烟肼可能透过胎盘,利福平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4.哺乳期患者:哺乳期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例如,异烟肼、利福平可分泌至乳汁中,可能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哺乳或调整用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