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可从中医辨证论治,如痰瘀互结证用化痰祛瘀方、气虚血瘀证用益气活血方;中药单味药及有效成分中丹参、银杏叶、山楂等有改善作用;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可调节气血等;生活方式调整上饮食要遵循原则、运动要适度,且中医治疗需专业医师辨证指导,同时要结合现代医学规范治疗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中医辨证论治
动脉粥样硬化可从中医的痰瘀互结、气虚血瘀等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例如,对于痰瘀互结证,常见症状有胸闷、胸痛,形体肥胖,舌苔厚腻等,治以化痰祛瘀,常用方剂如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其中瓜蒌、薤白、半夏有化痰通阳之功,桃仁、红花、川芎等可活血化瘀。对于气虚血瘀证,患者多有气短、乏力,舌质紫暗等表现,治以益气活血,常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黄芪大补元气,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辨证论治的中药方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
二、中药单味药及有效成分
1.丹参:其有效成分丹参酮等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的作用。研究发现,丹参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动脉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和萜类内酯等成分,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和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多项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其能调节血脂、抗氧化应激等,有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
3.山楂:山楂中的山楂黄酮等成分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等途径发挥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益处。
三、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
1.针灸:针刺相关穴位可调节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例如,针刺内关、膻中、心俞等穴位,对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膻中穴可宽胸理气,心俞穴能补益心气,从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调节心脏功能相关指标。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脂。
2.推拿:适当的推拿手法可促进气血运行,放松肌肉。如推拿胸部及背部相关经络穴位,能疏通经络气血,对于改善心脑血管的供血有一定帮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推拿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缓解因气血不畅导致的不适症状,但推拿时需注意力度适中,根据患者的体质等情况进行操作。
四、生活方式调整的中医相关建议
1.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应遵循“谨和五味”等原则。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避免过食肥甘厚味,以防滋生痰湿。建议多食用具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芹菜、黑木耳等。山药可健脾益气,芹菜能清热利湿,黑木耳有活血化瘀之功,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助于辅助调节血脂等指标,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状况。
2.运动养生:中医倡导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长期练习有助于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康复有积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例如年轻体健者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老年患者则应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项目。有病史的患者在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运动安全且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辨证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还应结合现代医学的规范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等综合管理,以更好地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