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做什么检查确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查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尿常规可见蛋白尿等)、自身抗体检查(ANA阳性率高,抗ds-DNA抗体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抗Sm抗体具特异性)、补体检测(活动期补体C3、C4常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可发现皮肤病变病理改变,肾活检可明确肾脏病变病理类型及指导治疗预后),检查时需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出现血常规异常,如贫血,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可低于正常范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也可能下降。这是因为自身免疫反应累及造血系统等多种因素导致。例如多项研究表明,约80%的患者有贫血表现,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受累器官,尿液检查发现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狼疮性肾炎,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可进一步评估肾脏受损程度,一般尿蛋白定量超过一定数值(如>0.5g/24h)需引起重视。
二、自身抗体检查
1.抗核抗体(ANA):是筛选结缔组织病的主要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阳性率高达95%以上,而且滴度常较高。但ANA阳性并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所特有,其他结缔组织病等也可能出现阳性,不过其滴度和特异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高度特异性,且其滴度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例如活动期患者中抗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病情缓解时抗体滴度可降低。一般来说,抗ds-DNA抗体阳性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需要加强治疗等干预。
3.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可达99%,但阳性率相对较低,约20%-30%。一旦检测到抗Sm抗体阳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即使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补体检测
1.补体C3、C4: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时,补体水平常降低,尤其是C3、C4。这是因为免疫复合物形成消耗了补体,同时炎症反应等也会影响补体的生成和代谢。检测补体C3、C4水平可以辅助判断疾病的活动程度,当补体水平下降时,往往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需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1.皮肤活检:对于有皮肤损害的患者,皮肤活检有一定诊断价值。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皮肤病变处进行活检,可发现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病理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其病理表现可能有差异,但总体上能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提供组织学依据。
2.肾活检:当患者出现肾脏受累表现时,肾活检是非常重要的检查。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如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有多种,包括系膜增生性、局灶节段性增生性、弥漫增生性、膜性肾病等不同类型。肾活检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还能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例如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往往病情相对较重,预后可能相对较差,而膜性肾病相对预后可能稍好一些,但具体还需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判断。
在进行这些检查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其配合度等情况;女性患者需考虑月经等生理因素对部分检查结果可能的影响;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可能需要在检查时告知医生以综合分析检查结果;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则要结合既往病史来更准确地解读当前检查结果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意义。例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其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在检查时需更加关注相关自身抗体等指标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