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膜性肾病10年变尿毒症了
膜性肾病10年变尿毒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疾病本身病理进展、蛋白尿控制不佳、血压控制不好、合并感染、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以及不合理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患者需积极控制相关因素以延缓肾病进展、降低发展到尿毒症风险。
一、疾病本身的进展因素
膜性肾病是一种慢性肾小球疾病,部分患者的疾病进展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从病理角度来看,膜性肾病的病理改变存在差异,有些患者的肾小球基底膜病变持续进展,肾小球逐渐出现硬化。随着时间推移,大量肾小球硬化会导致肾脏的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一般来说,膜性肾病患者中约有20%-30%会在发病后10年内逐渐进展到尿毒症阶段,这与患者自身的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比如一些病理表现较为严重的患者,肾小球损伤程度更重,更容易进入肾衰竭的进程。
二、蛋白尿控制情况
蛋白尿是膜性肾病病情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患者长期存在大量蛋白尿,会加重肾小球的损伤。持续的蛋白尿会使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状态持续存在,进一步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例如,研究表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大于3.5g的膜性肾病患者,相较于尿蛋白控制较好的患者,肾功能恶化的速度更快,更容易在10年内发展到尿毒症。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肾脏储备功能就相对较弱,对于蛋白尿的耐受能力更差,更容易因为蛋白尿控制不佳而加速肾病进展。
三、血压控制不佳因素
高血压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于膜性肾病患者来说,高血压会进一步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当患者血压长期高于正常水平时,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压力改变,影响肾小球的血流动力学,加速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减退。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血压的耐受不同,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更容易对肾脏造成损伤。如果膜性肾病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却没有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就会显著增加在10年内进展到尿毒症的风险。
四、合并其他并发症因素
1.感染因素:膜性肾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容易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反复感染会诱发炎症反应,加重肾脏的损伤,影响肾功能的进展。例如,长期反复的肺部感染会使患者的全身炎症状态持续存在,进而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对于病程较长的膜性肾病患者来说,感染的反复发生会加速肾功能向尿毒症方向发展。
2.血栓栓塞并发症:膜性肾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如肾静脉血栓等。肾静脉血栓形成会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进一步损害肾功能。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患者,一旦发生肾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都会明显加快膜性肾病进展到尿毒症的进程。
五、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因素: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会加重肾脏负担。例如,长期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小球的滤过负担,加速肾小球硬化。对于膜性肾病患者来说,如果在病程10年中仍然保持高蛋白饮食,会促进肾功能的恶化。不同年龄的患者对饮食中蛋白质的耐受不同,老年患者肾脏功能本身减退,更需要注意蛋白质的合理摄入。
2.吸烟因素: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膜性肾病患者吸烟会进一步减少肾脏的血流,加重肾脏的缺血缺氧,不利于肾功能的维持。无论男女患者,吸烟都会对膜性肾病的病程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在10年内发展到尿毒症的可能性。
总之,膜性肾病患者在10年内发展到尿毒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疾病本身的病理进展、蛋白尿控制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合并并发症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蛋白尿、血压,预防感染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延缓肾病进展,降低发展到尿毒症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