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目前不能完全根治,但可通过多种手段有效控制。非药物干预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对轻度患者可能有效,非药物干预不达标时需用降压药物,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如老年患者降压需谨慎、年轻患者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女性不同生理阶段血压有波动需个体化管理,综合治疗可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与现状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全球范围内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成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也较高。
二、原发性高血压能否完全治愈
目前医学上原发性高血压尚不能完全根治,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有效控制。
非药物干预方面:对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通过非药物干预有时可使血压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例如合理的饮食控制,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应小于6克),增加钾盐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研究表明这样的饮食调整有助于降低血压;适当运动也是重要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等多种机制起到辅助降压作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长期的精神应激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压升高,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药物干预方面:当非药物干预不能使血压达标时,需要借助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目前有多种降压药物可供选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降低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主张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不同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血压控制方面需要更加谨慎,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应逐渐将血压控制到合适范围。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过快降压可能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及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一些降压药物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在老年人起床、站立等体位变化时要特别注意。
年轻人群: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关系更为密切,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规范使用降压药物外,更要强调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因为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年轻患者控制血压至关重要,否则即使使用药物,血压也可能难以得到理想控制,而且长期高血压对年轻人群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也不可忽视。
女性人群: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如妊娠期、更年期等,血压可能会出现波动。妊娠期高血压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妊娠期高血压可能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监测和管理;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这部分人群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激素水平变化带来的其他身体不适,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激素相关调整来辅助血压控制。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目前虽不能完全根治,但通过综合的治疗手段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