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可并发症
肾盂肾炎的并发症包括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慢性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是严重肾盂肾炎伴糖尿病或尿路梗阻时细菌感染致肾乳头缺血坏死,各年龄段可发生,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表现为高热、剧烈腰痛等;肾周围脓肿是肾盂肾炎致病菌直接扩展到肾周围组织所致,无明显性别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增加风险,表现为单侧腰痛等;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是严重肾盂肾炎细菌入血引起,有基础疾病者易发生,表现为高热等严重中毒症状;慢性肾盂肾炎是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破坏,儿童反复发作或成人尿路梗阻等易引发,表现为低热、肾功能减退等症状。
一、肾乳头坏死
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严重的肾盂肾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时,细菌感染导致肾乳头缺血、坏死。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肾盂肾炎,且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可引起肾乳头血管病变,影响血供,增加肾乳头坏死风险;尿路梗阻时,尿液引流不畅,细菌易在局部滋生,且压力升高影响肾乳头血液回流,导致肾乳头缺血坏死。
年龄因素: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相对更易出现,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等基础情况可能更严重。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糖尿病病情,进而增加肾乳头坏死风险。
临床表现:可出现高热、剧烈腰痛和血尿等,也可伴有突然发生的肾功能急剧恶化。
二、肾周围脓肿
发生机制:肾盂肾炎致病菌可直接扩展到肾周围组织,引起肾周围脓肿。当肾盂肾炎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细菌毒力较强时,容易突破肾包膜,向肾周围组织蔓延,形成肾周围脓肿。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在尿路解剖等方面略有不同,女性尿道短宽,更易发生尿路感染,进而引发肾盂肾炎及肾周围脓肿的风险相对可能略高一些。
生活方式:不注意个人卫生、有憋尿习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尿路感染几率,从而增加肾周围脓肿发生风险。例如长期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细菌易滋生繁殖,上行感染至肾盂引发肾盂肾炎,进而可能发展为肾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表现为单侧明显腰痛,向健侧弯腰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红肿、压痛,同时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
三、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发生机制:严重的肾盂肾炎,尤其是急性重症肾盂肾炎,细菌入血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当肾盂肾炎病情严重,细菌大量繁殖并侵入血液循环,释放内毒素等致热原和毒性物质,引发败血症。
病史影响: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尿路结石、尿路畸形等病史的患者,本身机体抵抗力差或尿路引流不畅,更易发生严重肾盂肾炎,进而增加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发生风险。例如尿路结石患者,结石阻塞尿路,尿液引流受阻,细菌容易在局部大量繁殖,感染易扩散入血引发败血症。
临床表现:出现高热、寒战、休克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四、慢性肾盂肾炎
发生机制: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肾脏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可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时,若病原体未被完全清除,炎症持续存在,肾脏间质、肾小管反复受损,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肾脏瘢痕形成,影响肾脏功能,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年龄与生活方式:儿童时期若有反复肾盂肾炎发作,可能影响肾脏的正常发育,增加慢性肾盂肾炎发生风险;成人长期存在尿路梗阻等情况,如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导致尿路梗阻,易反复发生肾盂肾炎,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不良生活方式如不注意个人卫生、频繁发生尿路感染等也会促使慢性肾盂肾炎的形成。
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等,后期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贫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