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项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查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尿常规可见蛋白尿等)、自身抗体检查(ANA几乎全阳性且滴度与病情活动相关,抗ds-DNA抗体特异性高且滴度与活动度密切相关,抗Sm抗体具特异性,抗磷脂抗体阳性可致多种表现)、补体检查(活动期C3、C4常降低)、影像学检查(X线评估骨骼肌肉,超声查脏器,CT及MRI助中枢神经及肾脏病变诊断),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检查各有注意事项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出现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可能与疾病本身或药物副作用有关;血小板也可能减少。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50%的患者有贫血表现,白细胞减少者占约40%左右。
2.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蛋白尿提示肾脏受累,血尿可能是肾小球或肾小管受损的表现,管型尿则反映了肾脏病变的程度和部位。
二、自身抗体检查
1.抗核抗体(ANA):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均为阳性,其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ANA阳性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特异性较高。
2.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高的特异性,且其滴度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活动期患者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如病情缓解时,抗体滴度可下降或转阴。
3.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约20%-30%,一旦出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且不受疾病活动期的影响。
4.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约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抗磷脂抗体阳性,可导致患者出现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等表现。
三、补体检查
1.C3、C4: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时,补体水平常降低,尤其是C3、C4,这是因为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补体消耗增加。病情缓解时,补体水平可恢复正常。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用于评估骨骼肌肉系统受累情况,如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破坏等,多见于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的患者,有助于判断关节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2.超声检查:可用于检查肾脏、心脏等脏器的病变情况。例如,超声可发现肾脏的形态改变、有无积液等;对于心脏,可检测心包积液、心肌病变等。
3.CT及MRI检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CT或MRI有助于发现脑部的梗死灶、出血灶、萎缩等病变;对于肾脏病变,CT或MRI可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的结构改变,如肾小球肾炎、肾梗死等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检查时需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在解读检查结果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例如,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自身抗体的出现及滴度变化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在进行自身抗体检查时要结合儿童的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同时,儿童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尽量选择对儿童辐射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
老年患者: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检查时,要注意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例如,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在解读尿常规、肾功能相关指标时要考虑这一因素;在进行自身抗体检查时,要注意与老年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鉴别,避免误诊。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检查要兼顾胎儿的安全。例如,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选择对胎儿辐射影响最小的检查方法;自身抗体检查要密切关注抗体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同时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