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使发病占比40%-60%;环境因素中饮食(高盐、高脂)、精神应激、吸烟饮酒可致血压升高;其他因素里体重超重肥胖、年龄增长、更年期后女性等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一、遗传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双方均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会显著增加。据相关遗传学研究,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所占比例约为40%-60%。从基因层面来看,可能涉及多个与血压调节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或表达异常,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血压升高。例如,一些与钠钾离子通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的基因变异,会影响机体对血压的调节能力,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二、环境因素
1.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钠摄入过多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人体摄入过多的钠盐后,会使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导致机体为了维持渗透压平衡而潴留水分,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但实际情况中很多人钠盐摄入量远高于此。例如,一项针对不同地区人群的研究发现,高盐摄入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低盐摄入地区。
高脂饮食:长期摄入高脂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导致血脂升高,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管的弹性和舒缩功能,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有研究显示,高脂饮食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比正常饮食人群高出约30%。
2.精神应激: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状态下,会导致体内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升血压的激素增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面临较大生活压力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生活节奏相对舒缓的人群。一项对职场人群的追踪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度精神应激状态的人群,其血压均值比正常人群高出10-15mmHg的比例显著更高。
3.吸烟与饮酒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促使血管收缩,增加血管外周阻力,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吸烟者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约50%,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高血压的风险越高。
饮酒:过量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酒精会促进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血脂水平,还会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研究发现,每日饮酒量超过50克(相当于50度白酒1两)的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是不饮酒人群的2-3倍。
三、其他因素
1.体重因素:超重和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24kg/㎡的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BMI正常人群。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的炎性介质等会干扰正常的血压调节机制,同时肥胖还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影响血压的稳定。例如,BMI在24-27.9kg/㎡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比BMI正常人群高出约3倍;BMI≥28kg/㎡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则高出约8倍。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壁弹性下降,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逐渐增加,同时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也会有所减退,影响血压的调节,从而导致血压升高的概率增大。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
3.性别因素:在更年期前,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略低于男性,但更年期后,女性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逐渐接近男性,甚至高于男性。这与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