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症状与治疗
糖尿病足有早期和进展期症状,早期有感觉异常、皮肤改变,进展期有溃疡形成、感染表现、血管病变相关症状,治疗包括控制血糖、创面处理(清创、抗感染、应用敷料)、改善血液循环(用血管扩张药、手术)、神经病变治疗,对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糖尿病足患者需特殊护理及谨慎治疗。
一、糖尿病足的症状
1.早期症状
感觉异常: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早期可能出现足部感觉减退或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热感等。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伤足部的神经纤维,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对于有糖尿病病史且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尤其是年龄较大(通常年龄大于40岁)、病程较长(一般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更易出现这种感觉异常。
皮肤改变:足部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屑等情况。由于神经病变影响汗腺分泌,皮肤水分流失增加,导致皮肤干燥。同时,血液循环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使得皮肤营养供应不足,出现脱屑现象。
2.进展期症状
溃疡形成:随着病情进展,足部可能出现溃疡。这是因为在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的情况下,患者可能无意识地受到足部损伤,如鞋子摩擦、异物刺伤等,而由于感觉迟钝不能及时察觉,进而发展为溃疡。溃疡好发于足趾、足底等部位,且不易愈合。对于女性患者,由于足部解剖结构特点,可能在一些受力不均的部位更容易出现溃疡。
感染表现:如果溃疡合并感染,会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疼痛加剧等症状。感染还可能导致脓性分泌物渗出,严重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有吸烟史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吸烟会影响血管收缩和血液循环,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
血管病变相关症状:当合并血管病变时,足部皮肤可能变得苍白或发绀,足部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病变会进一步影响足部的血液供应,加重足部的缺血缺氧情况,使得溃疡等病变更难愈合。
二、糖尿病足的治疗
1.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降糖药物(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略有调整,例如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控制目标相对宽松,但也需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带来的不良影响。
2.创面处理
清创:对于有溃疡和感染的创面,首先要进行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清创可以采用外科手术清创、酶学清创等方法。
抗感染治疗: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创面感染严重,可能需要静脉使用抗生素。
创面敷料应用:使用合适的创面敷料保持创面湿润,促进创面愈合。例如,一些含有生长因子的敷料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
3.改善血液循环
血管扩张药物:可以使用一些血管扩张药物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如前列腺素类似物等。但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尤其是心血管功能。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血管病变,如动脉闭塞,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如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等。但手术风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等综合评估。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谨慎地权衡利弊。
4.神经病变治疗
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等,来改善神经病变症状。同时,要注意保护足部,避免受伤,对于有感觉减退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鞋子,防止足部损伤。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要特别注意加强护理,定期检查足部情况,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对于儿童糖尿病足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血糖控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在创面处理和药物使用上要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