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瘤什么意思
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生长缓慢、不转移,多无症状或有压迫症状;恶性肺癌与多种因素相关,有咳嗽、咯血等症状。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上良性小且无症状可随访,大或有症状手术切除;恶性有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等多种方法,需综合病情等制定方案,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对预后重要。
良性肺肿瘤
特点:生长较为缓慢,通常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转移。例如错构瘤,它是由正常肺组织的不正常组合和排列形成的良性肿瘤,一般生长局限,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相对较小。其发病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但具体的发病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其发生的直接影响目前尚不明确,一般也没有特定的病史相关的明确关联。
临床表现:很多良性肺肿瘤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少数较大的良性肺肿瘤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咳嗽、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恶性肺肿瘤(肺癌)
发病情况: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风险越高;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石棉、氡、砷等致癌物质的职业人群,肺癌发病风险增加;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小环境的空气污染(如厨房油烟等)和室外大气污染,也与肺癌发生有关;遗传因素也在肺癌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更易患肺癌;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一般中老年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性别上男性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但这也与吸烟等男性更多接触危险因素的情况相关。
临床表现:早期肺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气短、发热、消瘦等症状。如果发生转移,还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转移至脑可出现头痛、呕吐、偏瘫等;转移至骨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肺肿瘤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肺肿瘤的常用方法,但对于一些较小的病变可能容易漏诊;胸部CT检查分辨率更高,能够更清晰地发现肺部的病变,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特征,是诊断肺肿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磁共振成像(MRI)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在判断肿瘤与大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的关系方面有优势。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肺肿瘤的金标准。可通过痰细胞学检查,收集患者痰液查找癌细胞,但阳性率相对有限;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病变情况,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可对肺部病变组织进行取材,明确病理性质;对于肺部病变伴有胸腔积液的患者,还可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查找癌细胞来协助诊断。
肺肿瘤的治疗
良性肺肿瘤: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良性肺肿瘤,可定期随访观察;如果肿瘤较大或出现症状,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后一般预后较好。
恶性肺肿瘤(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术治疗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切除肿瘤病灶;放疗可用于局部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伤肿瘤细胞,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以及晚期肺癌的姑息化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肺癌细胞特定靶点的治疗方法,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来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特点;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
总之,肺肿瘤是一类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肺肿瘤在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