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人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1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身免疫攻击胰岛β细胞致绝对缺乏,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随病情进展出现相对不足及抵抗)、糖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过度节食等致摄入少,剧烈运动等致丢失多)、应激状态影响(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等)及其他诱因(药物使用不当、妊娠因素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需特别注意,有糖尿病病史者应遵医嘱规范治疗管理、监测血糖以降风险
一、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
1.类型1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感染、创伤等)或血糖控制不佳时,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机体为获取能量,就会分解脂肪产生酮体。例如,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追踪了大量1型糖尿病患者发现,在胰岛素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酮体生成显著增加。
2.部分类型2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障碍,也会促使脂肪分解增加,酮体生成增多。一些长期随访的队列研究显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良且合并其他诱因时,酮症酸中毒风险升高。
二、糖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
1.糖摄入不足:糖尿病患者如果过度节食、严重呕吐、腹泻等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机体得不到足够的葡萄糖供应,就会动员脂肪分解产生能量,进而生成大量酮体。比如,有糖尿病患者因胃肠道疾病导致长期进食量锐减,就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
2.糖丢失过多: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等情况可使血糖随汗液等丢失,机体为供能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另外,一些糖尿病患者合并肾脏疾病时,葡萄糖从尿液中大量丢失,也会导致机体供能不足,促使脂肪分解增加,酮体生成增多。有研究统计了糖尿病患者在剧烈运动后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情况,发现运动强度过大且未及时调整碳水化合物摄入时,风险明显增加。
三、应激状态影响
1.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感染是常见的应激诱因。例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会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升高,同时促进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时,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感染的患者。
2.手术创伤: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时,手术创伤会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血糖波动,并且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进食、进水等情况可能受到限制,进一步影响糖的摄入和利用,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一些关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研究发现,手术创伤较大的情况下,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风险较高。
3.精神刺激:严重的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等精神因素也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糖和脂肪代谢,导致酮体生成增多。有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在遭遇重大精神打击后,酮症酸中毒的发病风险有所上升。
四、其他诱因
1.药物使用不当: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自行停用胰岛素,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不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等,都可能导致血糖控制失衡,引发酮症酸中毒。一些病例报告显示,因药物使用不规范导致的酮症酸中毒并不少见。
2.妊娠因素:妊娠期间,孕妇的身体代谢状态发生变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妊娠可能会加重糖代谢紊乱。部分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相关的产科和内分泌联合研究发现,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的酮症酸中毒风险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糖尿病患者,在面对上述诱因时需要特别注意。比如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血糖波动的耐受性更差,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血糖情况,避免感染等诱因;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月经等特殊时期,要更加谨慎地控制血糖,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同时,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规范治疗和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糖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降低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