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溃疡原因
糖尿病足溃疡由多种原因引起,神经病变致感觉和自主神经异常使足部易受损伤且皮肤干燥皲裂;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致足部供血减少、微血管病变影响微循环灌注;感染因素有细菌和真菌感染加重组织损伤;还有足部畸形致局部压力不均及不良生活方式加重病情增加溃疡风险
一、神经病变相关原因
1.感觉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感觉神经病变会使患者对足部的疼痛、温度、压力等感觉减退或丧失。例如,患者可能无法及时察觉到足部受到的微小创伤,如石子硌脚、鞋子不合脚的摩擦等,从而不能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导致损伤逐渐发展为溃疡。在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发生的概率相对更高,且随着年龄增长,神经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因感觉神经病变引发足部溃疡。
2.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足部皮肤的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干燥的皮肤更容易出现破损,为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入提供了途径。自主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也较为普遍,尤其在有较长病史的患者中,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但在血糖控制不良的人群中发生率更高。
二、血管病变相关原因
1.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足部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足部血液供应减少。当足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其营养状况和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溃疡且难以愈合。这种情况在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差且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更高。
2.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微循环,包括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等改变。这会影响足部微循环的血流灌注,使得局部组织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不利于溃疡的愈合。长期高血糖是导致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普遍存在,性别对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影响相对不突出,但血糖控制不佳是关键因素。
三、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由于足部皮肤破损,外界的细菌容易侵入。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在足部创面繁殖,会引起炎症反应,加重组织损伤,导致溃疡难以愈合并可能向深部组织蔓延。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若足部卫生状况差、合并有皮肤破损等情况时,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尤其在免疫力较低的糖尿病患者中,如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血糖控制极差的患者,感染的风险更高,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整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也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的影响。
2.真菌感染:足部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导致足部出汗异常、血管病变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差等因素,足部环境相对潮湿,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如足癣等。真菌感染会破坏皮肤完整性,进一步增加溃疡发生的风险并影响溃疡的愈合,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在足部卫生不良、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经常穿不透气鞋子等)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年龄较大、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概率相对更高。
四、其他因素
1.足部畸形: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等原因会出现足部畸形,如高弓足、锤状趾等。足部畸形会使足部局部压力分布不均,某些部位承受的压力过高,容易导致局部皮肤磨损、破溃,进而发展为溃疡。这种情况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神经病变较严重的患者中常见,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足部畸形的发生可能更为隐匿且不易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2.不良生活方式: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糖尿病病情,进而增加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风险。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足部血管缺血缺氧状况;缺乏运动不利于血糖控制和足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在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中,无论年龄大小、性别差异,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概率都相对较高,尤其是长期吸烟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足部溃疡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