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相关,有关节及关节外表现,诊断用相应分类标准,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如儿童要关注生长发育、老年要兼顾基础疾病、女性妊娠期用药需谨慎等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定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某些基因位点的变异会增加个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等基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相关。具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其发病概率相对非遗传家族史人群更高。
环境因素
感染因素:一些病原体感染可能触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例如,某些病毒(如EB病毒等)、细菌(如支原体等)感染后,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使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
吸烟:吸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环境危险因素。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烟草中的多种成分可导致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增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且吸烟还可能影响疾病的病情进展,使病情更难以控制。
三、临床表现
关节表现
对称性多关节炎:常累及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也可累及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晨起时关节僵硬感较为明显,一般持续30分钟以上,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僵硬时间会延长,且关节功能逐渐受限。
关节畸形:病情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膝关节可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关节功能。
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肘部、腕部等,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硬,无压痛或轻压痛。类风湿结节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
肺受累:可表现为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还可能发生胸膜炎,出现胸痛、胸腔积液等表现。
心脏受累:可累及心包,引起心包炎,出现胸痛、心包积液等;也可能影响心肌,导致心肌病变等。
四、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和2010年修订的分类标准。2010年分类标准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例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患者符合相应分类标准中的相关条目,结合临床症状等可作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发病时可能以全身症状起病,如发热、皮疹等,随后出现关节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导致关节畸形和生长迟缓等问题。在治疗时,需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适当的康复锻炼等,药物使用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且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诊断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患者关节功能退化本身较明显,类风湿性关节炎会进一步加重关节功能障碍,需加强关节保护,指导其进行合适的日常活动,以提高生活质量。
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病情可能会有一定变化,部分患者病情会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可能复发或加重。在妊娠期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要在风湿科医生和产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