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肠痉挛是怎么回事
肠痉挛又称肠绞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常见的机能性腹痛。其发病原因包括饮食因素(如进食大量生冷、过快暴饮暴食等)、胃肠道积气、肠道寄生虫毒素刺激、腹部受凉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脐周阵发性腹痛,儿童多哭闹不安,成人能清晰表达绞痛,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需与肠梗阻、阑尾炎等鉴别;治疗有非药物干预(热敷、按摩)和药物治疗,预防要注意饮食、腹部保暖及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
一、发病原因
1.饮食因素
对于儿童来说,进食大量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等,可能刺激肠道,引发肠痉挛。因为生冷食物会使肠道平滑肌突然痉挛收缩。例如,有研究发现,儿童在大量食用冷饮后,肠道痉挛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
进食过快、暴饮暴食也可能导致肠痉挛。快速进食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肠道,或者食物在肠道内不能被均匀消化,刺激肠道引起痉挛。
2.胃肠道积气
宝宝哭闹时吸入大量空气,或者一些胃肠道疾病导致气体产生过多,如消化不良时肠道内产气菌繁殖增多等,都可能引起胃肠道积气,进而引发肠痉挛。
3.肠道寄生虫毒素刺激
肠道内寄生虫(如蛔虫等)分泌的毒素可能刺激肠道,导致肠道痉挛。例如,蛔虫在肠道内活动时,其代谢产物或分泌物可引起肠壁的应激性收缩,从而引发肠痉挛。
4.其他因素
腹部受凉也是常见诱因之一。寒冷刺激会使肠道的血液循环发生变化,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比如,夜间睡眠时腹部暴露在外,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就容易引发肠痉挛。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等,也可能影响到肠道的功能,诱发肠痉挛。
二、临床表现
1.症状特点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疼痛部位以脐周为主。儿童可能会突然哭闹不安,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可伴有翻滚、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
发作时间每次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时痛时止。例如,有的儿童可能每隔几分钟就会出现一次腹痛发作,每次持续5-10分钟左右,然后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作。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主要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现腹痛,而且在腹痛发作时可能会蜷缩身体,以缓解疼痛。
成人:成人相对能更清晰表达腹痛的部位、性质等,但基本表现为阵发性的腹部绞痛。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方法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来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腹痛的发作情况、诱因等,再结合体格检查,一般腹部查体时可能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或者仅有脐周轻度压痛,但压痛不固定。
必要时可能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腹部B超等,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如肠梗阻、阑尾炎等。例如,腹部B超可以观察肠道的形态、有无肠套叠等情况,帮助医生鉴别诊断。
2.鉴别诊断
肠梗阻:肠梗阻除了有腹痛症状外,还会有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管扩张、有液平面等典型征象,与肠痉挛不同。
阑尾炎:阑尾炎的腹痛多起始于上腹部,然后转移至右下腹,伴有固定的压痛、反跳痛,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与肠痉挛的脐周阵发性腹痛且压痛不固定等表现有明显区别。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
非药物干预:对于肠痉挛的儿童,可以采用热水袋热敷腹部,通过温热刺激缓解肠道痉挛。家长将热水袋温度调至合适,放在儿童脐周,每次热敷10-15分钟左右。还可以轻轻按摩儿童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帮助缓解肠道痉挛。
药物治疗:如果腹痛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如西甲硅油等,有助于排出肠道积气,缓解肠痉挛,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尤其要注意儿童的用药安全。
2.预防
饮食方面:儿童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例如,控制儿童对冰淇淋、辣条等食物的过量摄入。
腹部保暖:尤其要注意儿童腹部的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夜间睡眠时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
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儿童在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进食,应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进食,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导致肠痉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