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红斑狼疮要做哪些检查
红斑狼疮相关检查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见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尿常规见蛋白尿等)、自身抗体检查(ANA筛查,ds-DNA与活动度相关,抗Sm具特异性)、补体检查(活动期C3、C4及CH50降低)、免疫球蛋白检查(IgG、IgM常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对皮肤型重要,肾脏活检助狼疮性肾炎诊断),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老年红斑狼疮患者检查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红斑狼疮患者常出现贫血,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减少,可能低于正常范围;血小板也可能减少,这些异常与疾病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血细胞破坏等因素相关。例如,约1/3的红斑狼疮患者有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活动期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与抗血小板抗体等因素有关。
2.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蛋白尿提示肾脏受到累及,因为红斑狼疮容易引起狼疮性肾炎,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蛋白质等物质漏出到尿液中;血尿和管型尿也是肾脏受累的表现之一,反映肾脏组织存在损伤。
二、自身抗体检查
1.抗核抗体(ANA):是筛查红斑狼疮的重要指标,几乎所有的红斑狼疮患者ANA均可阳性,但特异性较低。不过,高滴度的ANA对红斑狼疮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ANA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但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ANA阳性。
2.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红斑狼疮有较高的特异性,且其滴度与疾病的活动程度相关。在活动期红斑狼疮患者中,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如活动期患者中可达70%-80%左右,而在非活动期或其他疾病中阳性率较低。
3.抗Sm抗体:是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相对较低,约20%-30%的红斑狼疮患者可检测到抗Sm抗体。一旦检测到抗Sm抗体阳性,对红斑狼疮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补体检查
1.C3、C4:红斑狼疮活动期时,补体水平常降低,尤其是C3、C4。这是因为免疫复合物形成消耗了补体,同时自身免疫反应也会影响补体的生成等。例如,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约70%-80%的患者C3、C4水平低于正常。
2.CH50:也可用于评估补体的活性,活动期红斑狼疮患者CH50常降低,与C3、C4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反映了补体系统的激活状态。
四、免疫球蛋白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G、IgM常升高,这与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大量抗体有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约70%-80%的患者存在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的情况。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1.皮肤活检:对于皮肤型红斑狼疮,皮肤活检有重要意义。例如,盘状红斑狼疮在皮肤活检中可见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活检也可发现类似的炎症细胞浸润等表现。
2.肾脏活检:当怀疑狼疮性肾炎时,肾脏活检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肾脏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类型、程度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例如,肾脏活检可发现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等不同的病理改变,从而判断是轻微病变还是较为严重的增殖性病变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红斑狼疮患者,在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静脉穿刺相对困难,需选择合适的血管,操作要轻柔。在自身抗体检查方面,儿童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的检查项目类似。对于妊娠期红斑狼疮患者,检查时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操作或药物相关因素,但诊断检查本身需按照常规红斑狼疮检查项目进行,同时要权衡检查对母婴的影响,确保在保障母亲疾病诊断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老年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其他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的干扰,如老年人可能有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在解读尿常规、肾功能相关检查时要综合考虑,同时检查操作要尽量简便、舒适,减少对老年人身体的过度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