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是什么病
结石性胆囊炎是因胆囊内有结石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包括结石刺激致黏膜损伤及胆汁淤积;临床表现有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等症状及右上腹压痛等体征;诊断靠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病情进展快、女性概率高、老年人常伴基础病需特殊对待。
一、发病机制
1.结石刺激:胆囊内的结石会反复摩擦胆囊壁,导致胆囊黏膜损伤,引发炎症反应。结石可直接损伤胆囊黏膜上皮,使胆囊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例如,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会使局部的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聚集,释放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炎症。
2.胆汁淤积:结石可能阻塞胆囊颈或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在胆囊内淤积。淤积的胆汁成分发生改变,高浓度的胆汁酸盐等对胆囊黏膜的刺激性增强,从而诱发炎症。胆汁淤积还会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细菌在淤积的胆汁中大量繁殖,也会加重胆囊的炎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多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进食油腻食物后往往会诱发腹痛发作,这是因为进食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而结石梗阻会加重胆囊收缩引起的疼痛。例如,患者进食高脂肪餐后,胆囊收缩排出胆汁,结石堵塞胆囊管,导致胆囊强烈收缩,引发右上腹剧烈疼痛。
消化道症状:常见有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炎症刺激胆囊及周围组织,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这些消化道不适症状。
发热:如果炎症较重,可能会出现低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炎症反应导致身体的免疫应答,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出现发热症状。
2.体征
右上腹压痛:查体时右上腹有明显的压痛,墨菲征阳性,即深压胆囊区,患者吸气时会因疼痛而突然屏气。这是结石性胆囊炎较为典型的体征,是由于炎症刺激胆囊周围组织引起的。
三、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诊断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大小、壁厚薄、腔内是否有结石以及胆囊周围的情况等。能发现胆囊内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并且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这是结石的典型超声表现。同时,还能观察到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积液等炎症表现。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也会升高,反映体内的炎症程度。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初次发作的患者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胆汁分泌,缓解胆囊收缩引起的疼痛;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控制胆囊的炎症;还可使用解痉止痛药物缓解腹痛症状。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反复发作、结石较大、胆囊壁明显增厚或出现并发症(如胆囊穿孔、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等)的患者,通常需要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较为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结石性胆囊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儿童患者在诊断时需注意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因为儿童胆囊的解剖结构与成人有一定差异。治疗上应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应及时手术。儿童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营养支持,因为禁食等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2.女性:女性患结石性胆囊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在孕期,女性患结石性胆囊炎的风险增加,孕期出现结石性胆囊炎时,治疗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非手术治疗时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手术时机的选择也需要综合评估母婴情况。
3.老年人:老年人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诊断时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痛等症状相鉴别。治疗上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非手术治疗时要密切监测病情及基础疾病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