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妊娠糖尿病怎么办
孕晚期妊娠糖尿病需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医疗干预及特殊人群等方面管理,饮食要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营养并少食多餐,运动选散步等且注意时间频率,要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并达目标值,血糖不达标用胰岛素,定期产检,高龄、有不良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孕妇需特殊关注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饮食管理
1.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孕周、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一般来说,孕晚期妊娠糖尿病孕妇每日热量摄入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既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求,又能控制血糖。例如,轻体力劳动的孕晚期妊娠糖尿病孕妇每日热量可控制在每千克体重25-30千卡左右。
2.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可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脂肪占总热量的25%-30%,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
3.少食多餐:将一天的食物分成5-6餐,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导致血糖急剧升高。例如,可在三餐之间增加2-3次加餐,加餐选择如一小把坚果、半个苹果等。
二、运动管理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孕晚期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等。散步是比较安全且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次左右,每次散步30分钟左右,速度以孕妇能轻松交谈为宜。孕妇瑜伽则需要在专业瑜伽教练指导下进行,通过一些温和的体式练习,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控制血糖。
2.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饭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每周运动次数至少3次以上,但要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根据孕妇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频率和强度,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如腹痛、阴道流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三、血糖监测
1.监测频率:孕晚期妊娠糖尿病孕妇需要加强血糖监测,一般建议每天监测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可在晨起空腹状态下测量,三餐后2小时血糖则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量血糖值。
2.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6.7mmol/L。通过频繁的血糖监测,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以便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四、医疗干预
1.胰岛素治疗: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能达到理想控制目标,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控制妊娠糖尿病血糖的重要药物,其作用是调节血糖代谢,通过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但胰岛素的使用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2.定期产检:孕晚期妊娠糖尿病孕妇要定期进行产检,除了常规的产科检查项目外,还需要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通过B超检查了解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以及进行胎心监护等,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等异常情况。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且孕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也增加。高龄孕晚期妊娠糖尿病孕妇除了要严格遵循上述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管理措施外,还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和胎儿情况,定期进行更全面的产检项目,如羊水穿刺等检查,以排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等风险。
2.有不良生活方式孕妇:对于那些孕前有久坐不动、高糖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晚期妊娠糖尿病孕妇,需要更加坚定地改变生活方式。要督促自己增加运动时间和频率,严格控制饮食中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血糖控制的难度,对母婴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有既往病史孕妇:如果孕妇有既往高血压等病史,在管理妊娠糖尿病时需要更加谨慎。在选择运动方式和药物(如胰岛素)时要充分考虑对血压等其他指标的影响,血糖控制目标可能需要在医生综合评估下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母婴安全,避免多种疾病相互影响导致更严重的妊娠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