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补液原则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补液需根据患者情况确定量、速度和种类并关注特殊人群。补液量依脱水程度定,成年人脱水10%以内总补液4000-6000ml/d,超10%更多;儿童按体表面积估算基础补液量再调整。初始阶段成年人1-2小时快速输生理盐水1-2L/h,儿童30-60分钟按每公斤体重20ml/kg输;后续阶段成年人减至0.25-0.5L/h,儿童维持每小时5-10ml/kg。等渗性脱水首选生理盐水,高渗状态纠正阶段用5%葡萄糖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老年患者防心肾功能不全,控制补液速度,注意电解质;儿童按儿科原则,防液体外渗,密切监测;妊娠期患者兼顾胎儿母体,谨慎调整补液。
一、补液量的确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补液量需根据脱水程度来确定。一般来说,成年人脱水体重占比在10%以内时,总补液量约为4000-6000ml/d;若脱水体重占比超过10%,总补液量可能需更多。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其体重计算补液量,通常按每公斤体重100-150ml/m2体表面积估算基础补液量,再结合脱水程度调整。例如轻度脱水儿童,按每公斤体重100ml/m2补充,中度脱水按120-150ml/m2,重度脱水可能需150-200ml/m2,但需密切监测调整。
二、补液速度的把握
1.初始阶段:在发病初期的1-2小时内,对于成年人,应快速补充生理盐水,速度约为1-2L/h;儿童患者则按每公斤体重20ml/kg快速输入生理盐水,一般在30-60分钟内输入,以迅速纠正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碍。因为早期快速补液有助于恢复肾灌注,促进酮体排出。
2.后续阶段:当患者血压恢复、尿量增多后,补液速度应适当减慢。成年人可改为0.25-0.5L/h继续补液;儿童患者则根据其脱水纠正情况调整,一般维持在每小时5-10ml/kg的速度输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等。
三、补液种类的选择
1.等渗性脱水阶段:在患者血钠正常或偏低的等渗性脱水时,首选生理盐水。例如成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输入生理盐水可以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电解质平衡。对于儿童患者,生理盐水也是常用的初始补液溶液,但需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严格按照体重计算输入量。
2.高渗状态纠正阶段:当患者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提示进入高渗状态纠正阶段,此时应改为5%葡萄糖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这是因为继续输入生理盐水可能会导致血钠进一步升高,而改用含葡萄糖的溶液可以避免血糖下降过快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补充能量。对于儿童患者,在血糖接近正常范围时,同样需要及时调整补液种类,以防止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精确调整葡萄糖溶液的输入浓度和速度。
四、特殊人群的补液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常合并心、肾功能不全,在补液时要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心肺功能等。补液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例如,老年患者初始补液速度应控制在0.5-1L/h,并且要多次评估心功能,根据情况调整补液量和速度。同时,要注意老年患者的电解质情况,因为其肾脏调节功能下降,在补液过程中要及时补充钾等电解质,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
2.儿童患者: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补液时要严格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由于儿童的血管较细、循环系统调节能力较弱,补液过程中要注意穿刺部位的固定,防止液体外渗。并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变化,根据其个体差异调整补液方案。例如,儿童在补液过程中要更频繁地监测血糖、电解质等指标,因为儿童的代谢速度快,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及时调整补液对于保障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补液时要兼顾胎儿和母体的情况。补液速度和量的调整要更加谨慎,避免因补液不当影响胎儿的血供和营养供应。例如,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儿的心率、胎动等情况,根据母体的脱水纠正情况和胎儿的状态来调整补液方案,确保在纠正母体酮症酸中毒的同时,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