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有哪些表现
无症状性血尿包括单纯性镜下血尿(青少年常见,无水肿等表现,红细胞多为肾小球源性)和肉眼血尿(感染、剧烈运动后出现,持续短,发作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症状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少(以白蛋白为主),较长时间对肾功能影响小但需监测;年龄方面青少年和中青年易患,儿童和老年人发病率低;性别一般无明显差异,女性特殊生理时期需关注;不良生活方式可诱发或加重,规律生活方式利于健康;既往有链球菌感染等病史或其他肾脏病史者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一、无症状性血尿
1.单纯性镜下血尿:最为常见,多见于青少年。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等表现,仅在尿常规检查时发现镜下红细胞增多,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半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以单纯性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其红细胞形态多为肾小球源性,这是由于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挤压等作用发生变形。
2.肉眼血尿:部分患者可在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等)、剧烈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发作间期尿常规检查仍可发现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发作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等,发作后多转为镜下血尿。一般肉眼血尿持续时间较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发作前后肾功能通常无明显变化。
二、无症状性蛋白尿
1.蛋白尿特点:尿蛋白定量一般较少,多在1g/d以下,为轻-中度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在0.2-1.0g之间。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呈阳性,但一般无水肿、高血压等其他肾炎相关表现。例如一些临床研究发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以无症状性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其蛋白尿的产生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白蛋白等蛋白质漏出增多。
2.对肾功能的影响:在较长时间内,单纯性无症状性蛋白尿一般对肾功能影响较小,但如果蛋白尿持续存在且控制不佳,可能会逐渐影响肾功能。不过总体而言,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较长时间内肾功能多保持稳定,但仍需定期监测尿蛋白及肾功能等指标。
三、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1.年龄:青少年和中青年相对更易患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青少年时期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等可能相对不稳定,容易出现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中青年可能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也增加了患病风险。而儿童和老年人相对发病率较低,但儿童患病时需更加密切监测,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任何肾功能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其未来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老年人患病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因素,因为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会增加病情监测和处理的复杂性。
2.性别:一般来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显著差异,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身体生理状态的变化,可能会对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更加谨慎地监测和管理。
3.生活方式:长期劳累、熬夜、过度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或加重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长期劳累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感染等诱发因素出现,从而影响肾脏的状态;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增加肾脏的负担等。而规律的生活方式,如合理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降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风险和利于病情的稳定。
四、病史相关影响
1.既往感染史:既往有链球菌感染等病史的人群,患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因为链球菌感染后可能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可能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从而导致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例如有研究显示,在部分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病史。
2.其他肾脏病史:既往有其他肾脏疾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轻微的肾脏炎症等情况,也可能增加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几率或影响病情的发展。比如既往有过肾小球轻微损伤但未得到规范治疗或恢复不完全的患者,再次受到一些诱因影响时,更容易出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