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与丘疹性荨麻疹的区别是什么
水痘和丘疹性荨麻疹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方面有不同特点。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有特定潜伏期、皮疹表现等,实验室可通过相关检查诊断,治疗以对症及抗病毒为主;丘疹性荨麻疹多与昆虫叮咬有关,有其皮疹特点等,主要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止痒消炎为主,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因方面
1.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上呼吸道局部繁殖,然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进而扩散至全身引起发病。
2.丘疹性荨麻疹:多与昆虫叮咬有关,常见的叮咬昆虫有跳蚤、虱类、蠓、臭虫、蚊子等,儿童由于皮肤娇嫩、免疫力相对较低且更易接触到昆虫,所以发病率相对较高,往往在夏季等昆虫活动频繁的季节高发,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对昆虫唾液过敏的情况,被叮咬后机体发生过敏反应而发病。
二、临床表现方面
1.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平均14天。发病初期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然后逐渐蔓延至面部、四肢,呈向心性分布。皮疹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疱疹为椭圆形,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疱疹液初为透明,后变混浊,1-3天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水痘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2.丘疹性荨麻疹:多见于儿童,好发于躯干、四肢伸侧等部位。皮疹为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有的中央有小水疱,有的可形成大疱,皮疹常成批出现,群集或散在分布,瘙痒剧烈,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轻微低热,皮疹一般1-2周消退,消退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使病程迁延较久。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水痘: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疱疹刮片检查可见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血清学检查可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如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可协助诊断,病毒分离是诊断水痘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一般在急性期采取疱疹液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2.丘疹性荨麻疹:血常规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若继发感染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直接镜检昆虫叮咬处可能发现昆虫残留等,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四、治疗方面
1.水痘: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发热时可给予退热治疗,皮肤瘙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如果出现继发感染可给予抗感染治疗等。目前也有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可用于水痘的治疗,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一般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水痘患者,阿昔洛韦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但应在出疹后24小时内应用效果较好。
2.丘疹性荨麻疹:以止痒、消炎为主,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减轻炎症和瘙痒,对于瘙痒剧烈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同时要注意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保持皮肤清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水痘对儿童的健康影响较大,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感染水痘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丘疹性荨麻疹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昆虫叮咬的机会,儿童搔抓后易继发感染,需注意皮肤护理。
2.孕妇:孕妇感染水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胎儿畸形等,所以孕妇若未患过水痘且接触了水痘患者,应及时就医采取相应措施;丘疹性荨麻疹一般对孕妇影响不大,但瘙痒可能会影响孕妇的休息等,可采取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法。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水痘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导致重症水痘,需要格外重视预防,如避免接触水痘患者等;丘疹性荨麻疹一般不会对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造成特殊的严重影响,但仍需积极治疗以缓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