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肺积水怎么治疗
肺癌患者出现肺积水需先明确病因,针对病情严重程度及积液量采取相应治疗,包括少量积液时针对肺癌本身治疗、中大量积液时的胸腔穿刺抽液、闭式引流及全身性治疗,还需进行营养支持、呼吸功能锻炼等支持对症治疗,同时老年和儿童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明确病因诊断
肺癌患者出现肺积水(胸腔积液)首先需明确病因,可能与肿瘤侵犯胸膜、阻塞淋巴管、低蛋白血症等有关。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胸水常规、生化、细胞学等检查来确定胸腔积液性质及与肺癌的关系。
(一)肿瘤相关因素
肺癌细胞可侵犯胸膜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渗出性胸腔积液;肿瘤阻塞支气管导致远端肺组织不张,也可能引发胸腔积液。对于有肺癌病史的患者,若胸水检查发现癌细胞则可明确为肿瘤性胸腔积液。
二、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积液量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少量胸腔积液
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少量胸腔积液不影响呼吸等,可针对肺癌本身进行治疗,如根据肺癌的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可选择靶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小细胞肺癌多以化疗联合放疗为主),随着肺癌病情的控制,少量胸腔积液可能会逐渐吸收。
(二)中-大量胸腔积液
1.胸腔穿刺抽液
当胸腔积液量较多,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快速缓解症状。但要注意抽液速度和量,避免因快速大量抽液导致纵隔摆动等并发症。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更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因为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弱,耐受能力可能较差。
2.胸腔闭式引流
若胸腔积液反复出现,可考虑胸腔闭式引流。通过闭式引流管将胸腔内的积液持续引流出来,同时可向胸腔内注入药物(如化疗药物等),但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为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
3.针对肺癌的全身性治疗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伴有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可给予靶向药物治疗,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使用吉非替尼、奥希替尼等靶向药物,这些药物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也可能对胸腔积液的产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于适合化疗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肺癌的病理类型等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非小细胞肺癌可选择含铂双药化疗方案等,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可能会使胸腔积液的产生减少。免疫治疗也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符合免疫治疗指征的患者,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阳性等情况,可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在免疫治疗后胸腔积液也会有所减少。
三、支持对症治疗
(一)营养支持
肺癌患者由于肿瘤消耗、治疗副作用等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进而加重胸腔积液。对于存在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等,可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有助于减少胸腔积液的产生。
(二)呼吸功能锻炼
对于有肺积水且呼吸功能受到一定影响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老年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肺癌肺积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胸腔穿刺抽液等操作要更加谨慎,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在进行全身性抗肿瘤治疗时,要充分评估其身体耐受性,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儿童患者
儿童肺癌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肺癌肺积水,治疗需更加谨慎。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胸腔穿刺抽液等操作要严格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全身性抗肿瘤治疗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或方案,并且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