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小儿常见并发症是什么
小儿肾病综合征存在多种并发症,包括感染(因大量蛋白尿致免疫球蛋白丢失、长期用免疫抑制剂使免疫力下降,常见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感染,低龄及有基础病或过敏史患儿需特殊关注,可通过保持环境清洁等应对)、血栓形成(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因子丢失及血管壁受损等,常见肾静脉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肥胖及有家族血栓倾向或凝血异常患儿风险高,可鼓励活动等应对)、急性肾衰竭(因大量蛋白尿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及肾间质水肿等,表现为少尿等,低龄及有基础病患儿预后差,需密切观察尿量等应对)、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因大量蛋白尿致蛋白质丢失及血脂代谢异常,影响生长发育并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生长阶段小儿及有家族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病史患儿受影响大,可调整饮食结构等应对)。
一、感染
1.原因: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体内免疫球蛋白丢失,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进一步抑制了免疫系统功能,使得患儿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2.常见类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泌尿系统感染也较为多见,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此外,皮肤感染如脓疱疮、丹毒等也时有发生。
3.特殊人群影响: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的风险更高,症状可能更为严重。如果患儿有基础疾病或过敏史,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4.应对措施:家长应注意保持患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患儿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加强患儿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避免带患儿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二、血栓形成
1.原因:肾病综合征患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而抗凝血因子丢失,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患儿水肿导致血管壁受损,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增强,容易形成血栓。
2.常见部位:肾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可表现为腰痛、血尿、蛋白尿加重等;下肢深静脉血栓也时有发生,患儿可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3.特殊人群影响:肥胖的患儿由于血液黏稠度较高,发生血栓的风险相对增加。如果患儿有家族性血栓形成倾向或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更大。
4.应对措施:家长应鼓励患儿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对于有水肿的患儿,可使用弹力袜或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定期为患儿进行血液检查,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三、急性肾衰竭
1.原因:肾病综合征患儿大量蛋白尿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可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同时,肾间质水肿、肾小管阻塞等因素可导致肾性急性肾衰竭。
2.表现:患儿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水肿加重、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3.特殊人群影响:年龄较小的患儿对急性肾衰竭的耐受性较差,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如果患儿有先天性肾脏疾病或其他基础疾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风险更高,预后可能更差。
4.应对措施: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尿量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严格控制患儿的水分和钠盐摄入,避免加重水肿;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四、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1.原因:肾病综合征患儿大量蛋白尿导致蛋白质丢失,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质增加,但合成的蛋白质质量可能不佳,同时机体对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也增加,导致蛋白质代谢紊乱;此外,患儿血脂代谢异常,表现为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
2.影响:长期的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血脂升高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特殊人群影响: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儿,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如果患儿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
4.应对措施:家长应注意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但应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等;限制患儿脂肪的摄入,避免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定期为患儿进行体检,监测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脂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