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卵圆孔未闭严重吗
宝宝卵圆孔未闭多数不严重,新生儿中发生率较高,超80%婴儿5岁前可自然闭合,少数情况较严重,如分流大或致并发症,监测用超声心动图,处理分保守观察和手术干预,喂养要防呛奶,活动避剧烈,要预防感染,需密切监测并依情况处理及关注相关注意事项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一、卵圆孔未闭的基本概念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上的一个生理性通道,一般在出生后1年左右逐渐闭合。卵圆孔未闭是指婴儿出生后卵圆孔未能正常闭合的情况。
二、卵圆孔未闭的严重程度判断
1.大多数情况不严重
发生率及一般预后:卵圆孔未闭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较高,约有20%-25%的新生儿存在卵圆孔未闭。大部分卵圆孔未闭的宝宝,随着年龄增长,卵圆孔会逐渐闭合,对心脏功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不大,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这种情况并不严重。例如,多项长期随访研究显示,超过80%的卵圆孔未闭婴儿在5岁前卵圆孔可自然闭合。
对身体功能的影响:由于卵圆孔未闭较小,血液分流通常较少,一般不会明显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所以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没有特殊的不适表现,像吃奶、活动等方面都能正常进行。
2.少数情况较严重
分流较大的情况:如果卵圆孔未闭较大,会导致左向右分流量较多。这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长期如此可能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可能会使右心房、右心室逐渐扩大,增加患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直径大于5mm的宝宝,出现右心系统扩大等心脏结构改变的概率相对较高。
相关并发症情况:部分卵圆孔未闭的宝宝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分流相关的并发症,比如脑卒中。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但如果存在卵圆孔未闭,血液中的一些小栓子可能会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进而导致脑部血管栓塞,引起脑卒中。不过,这种情况在卵圆孔未闭的宝宝中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则较为严重。
三、卵圆孔未闭的监测与处理
1.监测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是监测卵圆孔未闭的主要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地观察卵圆孔的大小、分流情况等。一般在宝宝出生后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如在婴儿期每3-6个月检查一次,观察卵圆孔的闭合情况。对于有高危因素(如存在分流较大等情况)的宝宝,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2.处理原则
保守观察:对于大多数卵圆孔未闭且分流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宝宝,主要采取保守观察的方法。家长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宝宝进行复查,密切关注卵圆孔的闭合情况以及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宝宝的一般情况,如呼吸、心率、精神状态等,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手术干预:当卵圆孔未闭较大,出现明显的心脏结构改变、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干预。但手术干预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大、病情较为严重的宝宝,手术方式主要是卵圆孔未闭修补术等。不过,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四、不同人群(宝宝)的注意事项
1.喂养方面:卵圆孔未闭的宝宝在喂养时要注意避免呛奶。由于可能存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些潜在影响,呛奶可能会加重宝宝的呼吸负担等。所以在喂养时要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如抱起宝宝呈45度角喂养,并且控制喂养速度,避免宝宝过快进食而呛奶。
2.活动方面:一般来说,卵圆孔未闭分流较小的宝宝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分流较大的宝宝更要注意限制剧烈活动。例如,1岁以内的宝宝可以进行一些适度的爬行、玩耍等活动,但要避免长时间奔跑、剧烈哭闹等。
3.预防感染方面:要注意预防宝宝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对于存在卵圆孔未闭的宝宝来说,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影响其整体的身体状况。所以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总之,宝宝卵圆孔未闭大多数情况并不严重,但需要密切监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关注宝宝在喂养、活动、预防感染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