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脏卵圆孔未闭指什么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左右心房间生理性通道,出生后1年左右大多可闭合,超3岁未闭称卵圆孔未闭(PFO)。其发生与胎儿循环、出生后闭合延迟因素有关;大多无明显症状,少数可能致脑卒中风险增加、出现偏头痛等;靠心脏超声诊断;大多数无需特殊治疗,特殊情况需评估干预;家长要遵医嘱定期复查,注意避免宝宝剧烈哭闹等,保证营养摄入,异常及时沟通。
一、卵圆孔未闭的定义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上的一个生理性通道,位于左右心房之间。在胎儿时期,卵圆孔保证了血液从右心房流向左心房,以适应胎儿特殊的循环需求。宝宝出生后,随着肺循环的建立,左心房压力升高,会促使卵圆孔逐渐闭合,通常在出生后1年左右大多可完全闭合。但如果超过3岁卵圆孔仍未闭合,则称为卵圆孔未闭(PFO)。
二、卵圆孔未闭的发生机制
(一)胎儿时期的特殊循环
胎儿在母体内时,肺还未开始有效的气体交换功能,循环主要依赖卵圆孔来保证含氧血从胎盘经脐静脉回流后,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再供应到头部等重要器官。此时卵圆孔处于开放状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二)出生后闭合延迟的可能因素
出生后左心房压力升高是促使卵圆孔闭合的关键,但部分宝宝可能由于个体差异等因素,卵圆孔闭合延迟。例如,一些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心脏结构的发育,导致卵圆孔闭合过程受阻;另外,一些病理情况,如早产等,也可能增加卵圆孔未闭的发生风险,因为早产儿的心脏发育相对不成熟,卵圆孔闭合机制可能受到影响。
三、卵圆孔未闭对宝宝健康的影响
(一)大多无明显症状
很多卵圆孔未闭的宝宝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体检做心脏超声检查时被发现。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卵圆孔未闭的分流较小,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所以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明显的不适表现。
(二)少数可能出现的问题
1.脑卒中风险增加:对于年长儿或成人,卵圆孔未闭可能与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有关,但对于宝宝来说,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不过,如果存在卵圆孔未闭,当宝宝出现某些特殊情况时,如剧烈咳嗽、憋气等导致右心房压力短暂升高,可能会使右心房的静脉血通过未闭的卵圆孔分流到左心房,进而进入体循环,若血液中有小的血栓等物质,就可能导致脑卒中。不过这种情况在宝宝中的发生率较低。
2.偏头痛等相关表现:有研究发现,部分成人卵圆孔未闭患者可能伴有偏头痛,但在宝宝中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不过如果宝宝存在卵圆孔未闭,也可能在某些诱因下出现类似偏头痛的表现,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具体机制和发生率。
四、卵圆孔未闭的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脏超声检查来诊断卵圆孔未闭。心脏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血流情况,通过特定的检查切面和方法,可以观察到卵圆孔是否未闭合以及分流的情况等。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时,宝宝需要保持安静,通常可以顺利完成检查,这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方法,对宝宝的身体没有明显的伤害。
五、卵圆孔未闭的处理原则
(一)大多数无需特殊治疗
对于大多数卵圆孔未闭的宝宝,如果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心脏结构和功能也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只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复查,观察卵圆孔闭合情况即可。一般建议在出生后1岁、2岁等不同年龄段进行复查,了解卵圆孔的闭合进展。
(二)特殊情况需进一步评估和干预
如果宝宝卵圆孔未闭同时合并有其他心脏畸形,或者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反复的脑卒中表现、严重的偏头痛等相关表现时,则需要进一步到心脏专科进行评估,可能需要考虑进行介入治疗等进一步的干预措施,但这种情况在宝宝中相对较少见。
六、温馨提示
对于家长来说,当宝宝被诊断为卵圆孔未闭时,不必过于惊慌。首先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宝宝进行心脏超声复查,密切关注卵圆孔的闭合情况以及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让宝宝进行剧烈的哭闹、憋气等可能增加心脏负担或导致右心房压力升高的行为。同时,要按照儿童保健的要求,保证宝宝的营养摄入,促进宝宝健康成长。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