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区别是什么
急性胆囊炎主要因胆囊管梗阻(多为结石嵌顿)及细菌感染等致右上腹剧烈疼痛等,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迁延或长期梗阻致右上腹隐痛等,影像学上急性胆囊炎可见胆囊增大等,慢性胆囊炎可见胆囊壁毛糙等,治疗上急性胆囊炎有一般、抗感染、手术治疗等,慢性胆囊炎有饮食调整、对症、手术治疗等,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方面表现及治疗上有差异。
一、病因方面
1.急性胆囊炎:主要病因是胆囊管梗阻,多由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引起,此时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汁淤积,刺激胆囊黏膜产生炎症;此外,细菌感染也是常见原因,可经血液循环、胆道逆行等途径侵入胆囊引发急性炎症,饮食因素如进食高脂食物等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中青年人群相对常见,部分患者有胆囊结石病史但平时未发作,因某些诱因导致急性发作。
2.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胆囊黏膜发生慢性炎症性改变,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减退;也可因长期的胆囊管梗阻,如较小的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导致胆囊慢性炎症,老年人相对更易因胆囊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等因素患慢性胆囊炎,部分患者可能无明确急性胆囊炎病史,逐渐出现慢性炎症表现。
二、临床表现方面
1.急性胆囊炎:症状较典型,多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常突然发作,进食油腻食物后易诱发,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查体右上腹有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阳性,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青壮年患者急性发作时症状相对较明显,而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2.慢性胆囊炎:症状相对不典型,多数患者有右上腹隐痛、胀痛或不适感,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消化道症状如嗳气、反酸等相对常见,查体右上腹可有轻度压痛,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缓慢,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轻重有所差异,老年人可能因机体反应性较低,症状更不明显。
三、影像学表现方面
1.急性胆囊炎:B超检查可见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多数患者可发现胆囊结石,胆囊内可见液性暗区等炎性表现;CT检查可显示胆囊壁增厚、周围组织水肿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胆囊炎症的范围和程度,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影像学表现基本符合上述特点,但老年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像表现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慢性胆囊炎: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毛糙、增厚,胆囊缩小或正常大小,可伴有胆囊结石,胆囊收缩功能减退;CT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腔缩小等慢性炎症改变,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与急性胆囊炎相鉴别,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是程度上的差异,老年人胆囊壁增厚可能更明显,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更显著。
四、治疗原则方面
1.急性胆囊炎: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等,以减轻胆囊负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补液量等,老年人要注意补液速度和量,避免心脏负担过重。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控制细菌感染。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避免超量使用;老年人可能因肝肾功能减退,需调整抗生素剂量。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如出现胆囊穿孔、化脓性胆囊炎等情况,需行胆囊切除术。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不同,老年人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
2.慢性胆囊炎:
饮食调整:建议低脂、清淡饮食,避免进食油腻食物,以减少对胆囊的刺激,不同年龄患者饮食要求基本一致,但老年人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对症治疗:对于有腹痛等症状的患者,可给予对症药物缓解症状,如使用利胆药物等。儿童患者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等,尽量避免使用药物;老年人使用药物需谨慎,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反复发作、胆囊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考虑行胆囊切除术,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老年人手术需更谨慎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