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护理包含多方面内容,一是术后一般护理,需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不同患者观察侧重点不同,还要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不同年龄段及有基础病史者监测有差异;二是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合适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三是休息与活动上要保证充足休息,早期卧床,之后在医生允许下逐步适当活动,不同患者活动要求不同;四是要按医生计划定期复查,明确复查时间和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反馈自身状况。概括为:术后护理涵盖一般护理(密切观察伤口与生命体征,不同患者有别)、饮食(营养均衡且避刺激)、休息活动(充足休息后逐步适当活动,依病情而异)、定期复查(按计划复查并配合反馈状况)等多方面内容。
一、术后一般护理
1.伤口观察
密切关注手术切口的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切口周围有无红肿、疼痛加剧等现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观察的细致程度应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更需留意其对切口部位的异常反应,如是否频繁搔抓、哭闹不安等。如果发现切口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切口愈合相对较慢且易发生感染,更要加强伤口的观察频率,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的修复,感染风险较高。
2.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术后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5℃,若体温持续升高或过高,需考虑感染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生命体征正常范围有所差异,例如儿童的心率、呼吸频率相对成人更快,要密切关注其变化趋势。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血压、心率的波动可能会对其基础病情产生影响,需更严格监测并及时调整。
二、饮食方面
1.营养均衡
术后应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阶段提供合适的蛋白质食物形态,如幼儿可将肉类制成泥状。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也应适当摄入,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对于有特殊饮食限制的患者,如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量,遵循低蛋白饮食等相应的饮食原则。
2.避免刺激性食物
术后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影响身体的恢复。例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患者,如老年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腹痛等不适症状,不利于术后康复。
三、休息与活动
1.充足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术后早期应尽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需求不同,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幼儿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学龄儿童也需要912小时的睡眠。对于老年患者,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恢复。
2.适当活动
在医生允许后逐步进行适当活动。早期可进行床上的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四肢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随着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可在床边短时间站立、行走等。但要注意活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身体疲劳。对于术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活动时要密切观察自身反应,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以不引起明显不适为度。例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等情况,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活动节奏。
四、定期复查
1.复查时间
按照医生制定的复查计划定期进行复查。一般术后短期内需要频繁复查,如术后1个月、3个月等,后续可根据恢复情况适当延长复查间隔。不同病情的患者复查时间和项目有所不同,对于肾血管内皮瘤患者,复查项目可能包括肾功能检查、泌尿系统超声等,以监测肾脏的恢复情况以及肿瘤有无复发等。
2.复查内容
复查时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如实向医生反馈自身的身体状况,包括有无不适症状、近期的生活和饮食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准确向医生描述孩子术后的生长发育、活动等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评估恢复状况。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曾经有过过敏史等,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在复查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