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怎么缓解疼痛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缓解疼痛需综合运用非药物和药物等多种措施,非药物措施包括禁食与胃肠减压(禁食保证水分摄入、胃肠减压保持管道通畅等)、体位调整(采取舒适体位每1-2小时更换一次)、物理降温与营造舒适环境(发热时物理降温、营造适宜环境);药物措施有解痉镇痛药(松弛胆道平滑肌,儿童和老年患者用药需特殊注意)、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胃肠道疾病史和儿童用药需谨慎);手术方面,病情严重时需急诊手术(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恢复有差异),病情稳定时可择期手术,等待择期手术期间继续采取缓解疼痛措施,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处理。
一、非药物缓解疼痛措施
(一)禁食与胃肠减压
1.原理及作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时,禁食可减少食物刺激胆囊收缩,从而缓解疼痛;胃肠减压能减轻腹胀,降低十二指肠内压力,间接缓解胆囊的压力,进而缓解疼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需严格遵循禁食要求,避免加重胃肠负担;成年人也需严格执行禁食规定,一般需禁食12-24小时,具体时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调整。
2.操作要点:禁食期间需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胃肠减压时要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二)体位调整
1.原理及作用: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屈膝侧卧位,可使腹部肌肉放松,减轻胆囊收缩时的张力,从而缓解疼痛。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调整体位时需缓慢轻柔,避免因体位变动过大引起头晕等不适;儿童则需在家长协助下平稳调整体位,确保安全。一般建议患者每1-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
(三)物理降温与舒适环境营造
1.原理及作用:若患者伴有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降低体温,从而间接缓解因发热引起的身体不适和疼痛感觉。营造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22-25℃)、光线柔和的环境,可使患者身心放松,减轻疼痛的主观感受。对于婴幼儿患者,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冷的水,防止引起不适;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因环境温度过低导致肌肉紧张加重疼痛。
二、药物缓解疼痛措施
(一)解痉镇痛药
1.作用机制及适用情况:常用的解痉镇痛药如阿托品等,通过松弛胆道平滑肌,解除胆道痉挛来缓解疼痛。适用于疼痛较明显但尚未明确手术指征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对于儿童患者,使用解痉镇痛药需严格控制剂量,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并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2.用药注意事项:使用解痉镇痛药时要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如阿托品可能引起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处理。
(二)非甾体抗炎药
1.作用机制及适用情况: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需谨慎使用;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选择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认为必要。
2.用药注意事项: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注意其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三、手术相关与疼痛缓解的关系
(一)手术时机与疼痛控制
1.急诊手术: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等并发症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需及时进行急诊手术。手术可以直接去除病因,从根本上缓解疼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急诊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
2.择期手术:对于病情相对稳定但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选择择期手术。在等待手术期间,需继续采取上述非药物和药物缓解疼痛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总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缓解疼痛需综合运用非药物和药物等多种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