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如何控制

来源:民福康

妊娠糖尿病的管理包括饮食控制(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保证蛋白质和适量脂肪摄入)、运动治疗(选择合适方式、注意时间频率和事项)、血糖监测(确定频率和方法)、必要时药物治疗(如胰岛素应用及选择原则),同时高龄、肥胖、有既往病史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饮食控制

1.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一般来说,妊娠糖尿病孕妇的热量摄入应满足自身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例如,轻体力劳动的孕妇每日热量摄入约为2000-2200千卡,可通过食物成分表合理分配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2.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避免食用精制糖和高糖食品。例如,可将碳水化合物分为多次摄入,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导致血糖急剧升高。

3.保证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30%,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4.适量摄入脂肪:脂肪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30%,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二、运动治疗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较为安全且容易实施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0分钟左右,速度适中。孕妇瑜伽可以帮助孕妇保持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同时调节身心状态,但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游泳则能减轻身体重量对关节的压力,适合孕期身体较为沉重的阶段。

2.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每周运动3-5次较为适宜,可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3.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糖,若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含糖食物。同时,要避免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运动,穿着舒适的运动鞋和宽松的运动服装。

三、血糖监测

1.监测频率:妊娠糖尿病孕妇需要密切监测血糖,一般建议每天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6.7mmol/L。具体监测频率可根据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由医生调整。

2.监测方法:可以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按照血糖仪的操作说明正确采血和测量血糖。同时,孕妇要学会记录血糖监测结果,包括监测时间、血糖值等,以便医生了解血糖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药物治疗(必要时)

1.胰岛素应用:如果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后血糖仍不能达标,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妊娠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重要药物,其作用是调节血糖水平,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医生会根据孕妇的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胰岛素,并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2.药物选择原则:选择胰岛素时会考虑其对胎儿的安全性,目前常用的胰岛素制剂一般被认为对胎儿影响较小。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且孕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这类孕妇在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方面要更加严格,同时要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如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肥胖孕妇:肥胖孕妇本身代谢紊乱,患妊娠糖尿病的几率更高。在饮食控制时要更加精准地计算热量摄入,选择更适合的低升糖指数食物,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对关节压力小的运动方式,如游泳等,并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同时,要密切关注血糖控制情况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3.有既往妊娠糖尿病病史孕妇:这类孕妇再次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在本次孕期要更加严格地进行血糖监测和管理,遵循之前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本次孕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要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因为有既往病史的孕妇胎儿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可能增加。

了解疾病
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前血糖代谢正常,妊娠后母体血糖代谢异常而发生的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糖尿病人能吃什么零食?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量食用无糖饼干、原味干果、魔芋等含糖量较低的食物作为零食,也能吃青果、青枣、青桃、柠檬、西红柿、黄瓜等含糖量较低的蔬果作为零食。
糖尿病可以吃番石榴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可以食用番石榴的,因为这种水果营养丰富,而且含有的黄酮,这种物质可以和糖结合,有助于控制血糖。此外,也能吃樱桃,这种水果含糖量少,又含有花青素,能有效控制血糖值。
糖尿病人吃什么糖可以代替白糖?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木糖醇其实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甜味剂,营养价值,是糖类代谢的正常的中间体。糖尿患者正常在血糖控制良好情况下,其实可以使用木糖醇。可是血糖控制的不理想的情况下,应谨慎使用。
妊娠糖尿病喝纯牛奶血糖升高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女性如果在怀孕期间存在妊娠糖尿病,那么在喝完纯牛奶之后是会造成血糖升高的,但是在喝的时候也可以选择适当的喝一点,不过尽量要选择喝脱脂牛奶或者低脂牛奶,不然的话对于控制血糖不利。
2型糖尿病为什么低血糖昏迷?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2型糖尿病表现出低血糖,很可能是病人应用降糖药物之后表现出低血糖,这种低血糖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降糖药物过量造成的。若是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也可能是因为胰岛素延迟释放而造成低血糖。
妊娠糖尿病可以喝牛奶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如果有妊娠糖尿病是能喝一些牛奶的,但是尽量要在餐前喝,而且还要看具体的牛奶的种类,如果牛奶中糖类含量较多,最好不要喝,而且也最好不要在牛奶里加糖,同时还要吃一些其他的低糖的食物。
糖尿病能吃麦芽糖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的病人并不提倡进食麦芽糖。由于麦芽糖属于糖类,其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所以,进食后并不利于病人进行血糖的控制。此外,建议糖尿病病人应当减少糖类食物的摄入。
糖尿病可以吃韭菜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正常是能吃韭菜的,因为吃韭菜对病人病情没有影响。因为韭菜热量还有糖分含量极低,并且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而糖尿病病人进食以后,还可以有效促进排便,还可以防止增加血糖代谢负担。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症状?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会表现出许多神经病变,如果胃肠道的神经发生病变,就会表现出胃轻瘫,胃轻瘫病人会表现为胃胀、便秘、恶心呕吐、嗳气等。由于食物和药物在胃内的时间明显延长,还会影响食物和药物的吸收。
糖尿病人可以吃乳果糖口服液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是能够吃乳果糖的,因为如果糖不会造成血糖进一步的升高,这是因为乳果糖属于人工合成的,而且不被吸收的双糖,所以对糖尿病的病人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同时口服乳果糖能够缓解便秘。
1型糖尿病可以治好吗
邓小戈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又叫做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顾名思义这个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又分为免疫介导性1A,包括急性型及泛发型,即有自身免疫证据;以及特发性1B,即指没有自身免疫证据。因此要治好1型糖尿病就需要解决胰岛β细胞被破坏所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从体外补充胰岛素,要么让体内恢复胰岛素分泌。体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
潘永源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女性怀孕第24~26周内要做糖尿病的筛查,一般是口服75g葡萄糖实验,查空腹血糖,如果大于等于5.3mmol/L,口服75g葡萄糖以后1小时大于等于10mmol/L,2小时大于等于8.5mmol/L,则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正常的孕妇的血糖的空腹要求小于5.1mmol/L以下,餐后1小时血糖要求小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要求小于6
糖尿病人的尿是什么颜色
于江红 主任医师
郑州人民医院 三甲
尿的颜色,跟病没有多大的关系,跟日常饮水量以及进食的东西有关。如果喝水较少,出汗较多,尿的颜色就会加深,主要是由于尿液中的物质较多引起的。但是,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肾病,从而出现蛋白尿,如果尿里出现泡沫,则需要积极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以消除尿蛋白。
妊娠糖尿病血糖正常值
王秀梅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一般是在24到28周之间行OGTT试验,也就是75克糖喝糖水试验,主要是测空腹血糖、喝糖水后一小时血糖,以及两小时的血糖,空腹血糖临界值是在5.1,餐喝糖水后一小时的血糖临界值是在10.0,两小时血糖临界值是在8.5,如果大于等于临界值,都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能吃板栗吗
王秀梅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是血糖能够通过饮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少量进食板栗。因为板栗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比较多,所以要适当控制量,应少量食用。另外,食用后也要适当减少进食其他碳水化合物。但如果血糖很高,并且需要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则尽量少吃这类高碳水化合物。
妊娠糖尿病生的孩子健康吗
李凯霞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生孩子,前提是孕妇的血糖要得到良好的控制,而且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都可以生出健康的孩子,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如果在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时,不加以重视,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便会导致胎儿死亡率增加,出现各种流产、早产、死产等情况,同时还有可能会增加发生胎儿先天畸形、巨大儿等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