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伴稳定型心绞痛怎么办
冠心病伴稳定型心绞痛需从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心理调节多方面综合管理。生活方式上运动要适度、热身放松,饮食遵低盐低脂低糖,老年及女性有特殊注意;药物用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并注意适用及监测;定期查心电图、血脂等指标,老年女性复查有别;要保持积极心态缓解不良情绪。
一、生活方式调整
1.运动方面:
对于冠心病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可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步,这样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耐力,但要注意运动时若出现心绞痛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对于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运动强度需适当降低,可选择慢走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女性患者在运动时需注意根据自身激素水平等特点调整运动计划,避免在月经期间等身体特殊时期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有吸烟史的患者,运动时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应严格戒烟,因为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不利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控制。
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后要有缓和的放松过程,例如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慢走热身,运动后进行5-10分钟的慢走或拉伸放松。
2.饮食方面: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过多的盐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低脂饮食要求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例如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升高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低糖饮食则要减少精制糖的摄入,如糖果、甜饮料等,过多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影响血脂和血糖水平,而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饮食控制更为严格,需要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老年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饮食应易于消化,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促进肠道蠕动。
二、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
常用的有阿司匹林等,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并密切关注胃肠道症状。
2.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但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应避免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监测心率和血压,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
3.他汀类药物:
如阿托伐他汀等,具有降低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稳定斑块的功效,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因为部分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
三、定期复查
1.检查项目:
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ST-T段的变化情况,以评估心肌缺血的状况。还应检查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血脂中的LDL-C水平需要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对于冠心病患者,应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血糖要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肝肾功能损害。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复查的频率可能需要相对更频繁一些,例如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查。女性患者在复查时要关注激素水平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更要重视各项指标的监测。
四、心理调节
1.心理状态影响:
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会加重冠心病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对于老年患者,子女应多给予关心和陪伴,了解其心理状态,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女性患者由于生理和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因素,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家人和医护人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