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引起的二尖瓣狭窄
风湿热可致二尖瓣狭窄,其发病机制是炎症反复损伤使瓣膜病变;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超声心动图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需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预防、治疗及管理。
一、风湿热引起二尖瓣狭窄的发病机制
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累及心脏时可导致瓣膜病变。在风湿热的病理过程中,炎症会反复损伤二尖瓣,使得瓣膜交界处发生粘连、融合,瓣叶增厚、挛缩等,进而引起二尖瓣狭窄。炎症反应持续存在会不断加重瓣膜的病理改变,影响二尖瓣的正常开放和关闭功能。
二、临床表现
1.症状方面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起初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静息时也可发生。这是由于二尖瓣狭窄导致左心房血液淤积,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逐渐加重,影响气体交换所致。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活动耐受力相对较低,活动后呼吸困难更易被察觉;成年女性可能因妊娠、体力活动等因素使症状更明显。
咳嗽:多在夜间或劳累后出现,可能是由于左心房增大压迫支气管,或肺淤血刺激呼吸道引起。
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大量咯血是由于支气管静脉破裂出血所致,多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患者。
声音嘶哑:较少见,是由于扩大的左心房和肺动脉压迫左喉返神经引起。
2.体征方面
心脏杂音: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呈递增型,局限,左侧卧位时明显,这是二尖瓣狭窄的特征性杂音。
其他体征: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可出现“二尖瓣面容”,即两颧绀红;还可触及舒张期震颤等。不同性别患者在体征表现上可能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因生理周期等因素对症状感知略有不同。
三、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二尖瓣狭窄最可靠的方法。可明确二尖瓣狭窄的程度,如瓣口面积、瓣叶厚度、活动度等情况。通过超声心动图还能评估左心房、右心室等心腔的大小,以及肺动脉压力等,对于病情评估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超声心动图表现基本一致,但儿童检查时需注意配合情况。
2.X线检查:可见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纹理增多等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二尖瓣狭窄。
3.心电图检查:可出现“二尖瓣型P波”,P波增宽且有切迹,还可能出现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表现。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预防风湿热复发:使用青霉素等药物预防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这对于有风湿热病史的患者尤为重要,可减少风湿热复发对二尖瓣的进一步损害。不同年龄患者均需注意预防,儿童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避免链球菌反复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根据病情限制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减缓病情进展。不同年龄阶段活动限制程度不同,儿童需避免过度奔跑、玩耍等剧烈活动,成年患者也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活动量。
2.并发症治疗
心力衰竭:出现心力衰竭时需进行相应治疗,如使用利尿剂减轻肺淤血和外周水肿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改善心功能情况。
心房颤动:对于心房颤动患者,需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控制心室率等,但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风湿热引起二尖瓣狭窄时,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心脏病变可能影响儿童的体力和耐力,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在预防风湿热复发方面,要确保儿童按时接受预防治疗,家长需严格督促儿童完成青霉素等药物的使用疗程等。同时,儿童在进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时可能配合度较低,需要医护人员耐心引导。
2.女性患者:育龄期女性风湿热引起二尖瓣狭窄时,要注意妊娠对心脏的影响。妊娠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需在妊娠前、妊娠中及产后进行密切的心功能评估和管理。在预防风湿热复发方面,女性患者在特殊时期如经期等身体抵抗力可能有所下降,更要注意预防链球菌感染。
3.老年患者:老年风湿热引起二尖瓣狭窄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各基础疾病的情况。药物治疗时要更加谨慎,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如饮食需低盐、低脂,保持适当的活动量但避免过度劳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