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区分肾小球源性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需综合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变形、容积分布曲线非对称且峰值红细胞容积小,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正常或接近正常、容积分布曲线对称且峰值红细胞容积大或等于)、病史与临床表现(有肾小球疾病等病史倾向肾小球源性,有泌尿系统结石等病史倾向非肾小球源性)等多方面因素,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检查可进一步确认血尿来源,多方面因素相互补充以准确判断血尿来源为诊治提供依据
一、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1.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挤压等作用,形态会发生改变,多为变形红细胞血尿,即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可见多种畸形红细胞,如面包圈样、芽孢样、哑铃样等。这是因为肾小球基底膜对红细胞的滤过屏障遭到破坏,红细胞在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受到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其形态发生改变。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中,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改变机制是相似的,均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病理损伤相关。
2.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通常是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其原因是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以下的泌尿系统部位,如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这些部位的红细胞未受到肾小球基底膜的机械性损伤,所以形态保持正常。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只要血尿来源是非肾小球部位,红细胞形态多为正常形态。
二、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
1.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呈非对称曲线,其峰值红细胞容积小于静脉红细胞分布曲线的峰值红细胞容积。这是由于肾小球源性血尿中变形红细胞的体积大小不一,导致容积分布曲线出现这种特征性改变。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只要是肾小球源性血尿,该容积分布曲线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与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引起肾小球病变的病因相关,但容积分布曲线的形态主要由红细胞形态决定。
2.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呈对称曲线,其峰值红细胞容积大于或等于静脉红细胞分布曲线的峰值红细胞容积。这是因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容积相对一致,所以分布曲线呈现对称特征。不同人群中,只要血尿来源是非肾小球部位,该容积分布曲线的对称特征较为固定,受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影响主要是导致非肾小球部位出血的病因不同,但不改变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的基本形态。
三、其他辅助检查及综合判断
1.病史与临床表现
肾小球源性血尿相关病史:如有肾小球肾炎病史、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血尿时更倾向于肾小球源性血尿。例如,患有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其肾小球存在病理损伤,容易出现红细胞通过受损基底膜而变形的情况。不同年龄的人群,肾小球疾病的好发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等,也可通过病史辅助判断血尿来源。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相关病史:有泌尿系统结石、感染、外伤等病史的人群,血尿多考虑非肾小球源性。比如有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结石摩擦泌尿系统黏膜导致出血,红细胞未经过肾小球滤过,形态多正常。不同性别方面,男性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的发生率可能与女性有所差异,但病史对判断血尿来源的逻辑是一致的。
2.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检查的具体意义
肾小球源性血尿的进一步确认: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于明确是否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具有重要价值。在各种年龄、性别和病史的人群中,若相差显微镜下发现大量变形红细胞,结合相关病史等,基本可判定为肾小球源性血尿。例如,对于一位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若尿中发现大量变形红细胞,结合高血压性肾损害的病史,更支持肾小球源性血尿的诊断。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排除与确认:若相差显微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正常或接近正常,再结合泌尿系统相关的检查及病史,可考虑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比如一位年轻女性,有单纯的膀胱炎病史,尿红细胞形态正常,此时多考虑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是由膀胱炎引起的。
总之,区分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需要综合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包括红细胞形态观察和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分析)、病史与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各方法相互补充,以准确确定血尿的来源,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