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意外瘤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临床上无明显肾上腺皮质或髓质功能亢进表现的肾上腺肿块。治疗需先评估肿瘤性质,包括激素水平检测和肿瘤影像学特征分析;有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意外瘤,皮质醇增多症相关肿瘤多手术治疗,醛固酮增多症相关肿瘤醛固酮瘤首选手术,不能手术或双侧增生者药物治疗,儿茶酚胺增多相关肿瘤手术为主且术前需充分准备;无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意外瘤,直径小于4cm者密切观察随访,直径大于4cm或怀疑恶性等情况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多为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需综合多因素决定治疗方案。
一、肾上腺意外瘤的定义
肾上腺意外瘤是指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发现的、在临床上无明显肾上腺皮质或髓质功能亢进表现的肾上腺肿块。
二、治疗方法
(一)评估肿瘤性质
1.激素水平检测
需检测肾上腺相关激素,如皮质醇(包括昼夜节律、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等)、醛固酮(包括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等)、儿茶酚胺(包括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等)。通过激素水平检测来判断肿瘤是否具有内分泌功能。例如,若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且昼夜节律消失,提示可能为具有自主分泌功能的皮质醇增多症相关肿瘤;若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异常升高,可能提示醛固酮瘤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激素水平正常参考范围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儿童与成人的激素正常范围不同,女性在月经周期等不同生理阶段激素水平也有变化。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激素水平检测结果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2.肿瘤影像学特征分析
利用CT、MRI等检查进一步分析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征等。一般来说,直径大于6cm的肾上腺肿块恶性可能性相对较高;若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有坏死、强化不均匀等,也提示恶性可能。不同年龄患者肾上腺意外瘤的影像学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肾上腺意外瘤相对较少见,其影像学特征需结合儿童自身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对于有长期其他疾病病史的患者,影像学表现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的一定影响。
(二)有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意外瘤的治疗
1.皮质醇增多症相关肿瘤
若为具有自主分泌功能的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肿瘤(如肾上腺皮质腺瘤等),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多为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一些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特殊人群,如高龄患者、伴有严重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可以采用药物辅助治疗等其他方式,但药物治疗通常作为手术的辅助或过渡治疗。
2.醛固酮增多症相关肿瘤
醛固酮瘤通常首选手术治疗,即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于不能手术或双侧肾上腺增生所致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等)。但在用药时需考虑患者的电解质情况等,因为螺内酯可能会引起血钾等电解质的变化,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相关药物需特别谨慎,应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3.儿茶酚胺增多相关肿瘤
对于嗜铬细胞瘤等儿茶酚胺增多相关的肾上腺肿瘤,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前需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使用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控制血压等情况。在围手术期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手术风险和围手术期管理更为复杂,需要更精细的监测和护理。
(三)无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意外瘤的治疗
1.密切观察随访
对于无内分泌功能且直径小于4cm的肾上腺意外瘤,可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如每612个月进行一次CT或MRI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等变化。在随访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年龄患者肿瘤的生长速度等情况,儿童患者的肿瘤生长速度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对于有家族肾上腺疾病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随访频率可能需要适当调整。
2.手术治疗
对于无内分泌功能但直径大于4cm的肾上腺意外瘤,或在随访过程中肿瘤明显增大、怀疑恶性可能等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同样可选择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特征等因素。对于高龄、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