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病人的一般治疗原则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一般治疗涵盖休息与活动要个体化,饮食需注意蛋白质、热量、脂肪、钠盐、水的合理摄入;对症治疗有利尿消肿及根据情况用相关药物减少尿蛋白;防治并发症包括预防感染、使用抗凝药物防治血栓栓塞并发症、积极处理急性肾损伤等,各方面需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史等个体化实施。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
肾病综合征病人在病情活动期需适当休息,卧床休息可增加肾血流量,利于利尿,一般建议卧床休息至水肿消退等情况改善。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疲劳加重病情,而年龄较大、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逐渐增加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对于女性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适度活动,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避免因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病情波动。有基础病史的患者更要遵循个体化的休息与活动原则,以不加重肾脏负担为度。
2.饮食
蛋白质摄入:一般给予正常量的优质蛋白饮食,每日每千克体重约1g。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但也要注意适量,避免加重肾脏滤过负担。女性患者在蛋白质摄入上无特殊性别差异,但要结合自身整体健康状况。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需在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的同时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等的摄入以控制血糖。
热量: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每日每千克体重约30-35kcal,可通过摄入谷物、油脂等实现,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避免蛋白质作为热量来源被消耗,影响病情恢复。儿童患者热量需求根据年龄等不同有所差异,要合理安排饮食热量供应。
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食用油选择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同时控制胆固醇摄入,每日胆固醇摄入应小于300mg,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这对所有患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及有基础病史者都很重要,尤其对于本身有血脂异常等情况的患者更为关键。
钠盐:水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3g,避免加重水肿,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钠盐摄入的口味调整,女性患者在饮食中也要严格把控钠盐量,有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更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以控制血压。
水:根据尿量调整水的摄入,一般尿量较多时不必过分限水,水肿时需限制水摄入,防止水肿进一步加重。
二、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可使用利尿剂等药物辅助利尿消肿,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选择利尿剂,避免影响其生长发育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使用利尿剂时要考虑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差异,有电解质紊乱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更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情况,防止出现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并发症。
2.减少尿蛋白
对于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可根据病情等情况考虑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这类药物除了有降压作用外,还可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排泄。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干咳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评估药物风险与收益比,女性患者在使用时要关注药物对生殖等系统可能的潜在影响,有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等。
三、防治并发症
1.感染防治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丢失,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探视等。对于儿童患者,要做好日常防护,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防护感染,有慢性感染病史的患者更要加强预防措施,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但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2.血栓、栓塞并发症防治
由于血液高凝状态,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可根据情况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但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凝药物需谨慎评估剂量等,女性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要考虑月经等因素对凝血的影响,有出血倾向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出血的抗凝药物。
3.急性肾损伤防治
当出现急性肾损伤时,要积极寻找诱因并去除,如有效控制感染、调整利尿剂使用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处理急性肾损伤的措施要考虑其生理特点,女性患者要关注自身整体健康状况对急性肾损伤恢复的影响,有肾脏基础病史的患者更要警惕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