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有家族聚集性,涉及多个基因位点,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更年期前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接近或高于男性)、生活方式因素(高盐、高脂、过量饮酒、缺乏运动)及其他因素(精神压力、超重肥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一、遗传因素
1.家族聚集性: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均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占比较高,约40%-6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背景。从基因层面来看,可能涉及多个与血压调节相关的基因位点发生变异或异常表达,使得个体对高血压的易感性增高。例如,某些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相关的基因,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等,其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2.年龄与性别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一般来说,中年以后(40岁以上)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壁逐渐硬化,弹性降低,血管阻力增大,同时心脏的功能和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如心肌肥厚等,这些都使得血压更容易升高。例如,在老年人群中,收缩压升高更为常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
性别:在更年期前,女性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低于男性,但更年期后,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逐渐接近男性甚至高于男性。这与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雌激素具有一定的血管保护作用,雌激素水平降低后,血管的调节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高盐饮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人体摄入过多的钠盐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但大量人群的实际摄入远高于此。例如,长期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等高盐食物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低盐饮食人群。研究显示,高盐饮食可使血压平均升高2-8mmHg。
高脂饮食:长期摄入高脂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导致血脂升高,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管的弹性和功能,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导致血压升高。高脂饮食还可能引起肥胖,而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会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和激素,干扰正常的血压调节机制。
过量饮酒:长期过量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酒精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同时还会影响肝脏对某些血压调节物质的代谢,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日饮酒量相当于酒精50克以上,女性相当于酒精25克以上),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
2.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运动不足会导致体重增加,肥胖率上升,同时还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如胰岛素抵抗等,进而影响血压调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有助于降低血压。例如,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4-9mmHg。
三、其他因素
1.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因素导致很多人长期处于精神应激状态,增加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工作压力较小的人群。
2.超重与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28kg/m2的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4倍。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的游离脂肪酸等物质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引起胰岛素抵抗,同时脂肪组织还会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如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物质会影响血压调节,导致血压升高。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人群,在睡眠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机体缺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血压升高。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情越严重,血压升高的程度往往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