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炎是不是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炎不一定是强直性脊柱炎,二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强直性脊柱炎有脊柱等全身表现及青壮年男性高发等特点,非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骶髂关节炎因病因不同表现各异)、影像学(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有特征性侵蚀等改变,非强直性脊柱炎的有相应不同表现)、实验室检查(强直性脊柱炎常HLA-B27阳性及炎症指标升高,非强直性脊柱炎的因病因不同有不同实验室表现)等方面存在区别,需综合多方面信息判断以明确诊断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与骶髂关节炎的联系: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等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骶髂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累及的部位之一,超过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会出现骶髂关节的病变。在影像学上,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骶髂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如早期表现为骶髂关节面的模糊、侵蚀,后期可出现关节融合等。而且,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骶髂关节炎有其自身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但骶髂关节炎并不等同于强直性脊柱炎,因为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可以导致骶髂关节炎,比如上文提到的退行性变、感染等。
从临床表现区分
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炎表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除了骶髂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外,还常伴有脊柱的症状,如晨起脊柱僵硬,活动后可缓解,病情进展可出现脊柱畸形,如驼背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外周关节受累,如髋关节、膝关节等,同时可伴有眼部病变(如葡萄膜炎)、肠道症状(如炎症性肠病相关表现)等关节外表现。在年龄分布上,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相对高于女性。
非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骶髂关节炎表现:如果是退行性变引起的骶髂关节炎,主要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关节退变相关表现,疼痛在活动后可能加重,休息后缓解,一般没有脊柱的僵硬等典型强直性脊柱炎的全身表现。感染性骶髂关节炎则有感染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局部炎症表现更明显。不同性别在非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骶髂关节炎中发病无明显特异性的性别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可能增加退行性变导致骶髂关节炎的风险,而感染性骶髂关节炎与是否接触感染源等因素相关。
从影像学检查区分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影像学特征:在X线检查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可表现为骶髂关节面模糊、毛糙,关节间隙轻度变窄等。随着病情进展,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骶髂关节的侵蚀、破坏,晚期可见骶髂关节融合。磁共振成像(MRI)在早期就能发现骶髂关节的骨髓水肿等病变,对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有重要价值。
非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退行性变引起的骶髂关节炎在X线或CT上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硬化等,一般没有强直性脊柱炎典型的侵蚀性改变。感染性骶髂关节炎在影像学上除了有炎症表现外,可能会有局部的脓肿等特殊表现,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特征不同。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影像学表现会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儿童期的骶髂关节炎多考虑感染等因素,影像学表现与成人因退变等引起的骶髂关节炎不同;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出现骶髂关节炎,影像学表现可能会有其基础疾病相关的特点。
从实验室检查区分
强直性脊柱炎相关实验室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阳性率可达90%左右,但HLA-B27阳性也可见于其他一些疾病,不是确诊的唯一依据。此外,患者血清中的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常升高,反映体内的炎症状态。
非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如果是退行性变引起的骶髂关节炎,实验室检查一般无明显的炎症指标异常。感染性骶髂关节炎则会有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感染相关的实验室表现。在特殊人群中,比如孕妇出现骶髂关节炎,实验室检查要考虑到妊娠相关的生理变化对指标的影响,而不能单纯依据非妊娠人群的标准来判断;对于老年人群,其实验室检查结果要结合老年人常见的基础疾病来综合分析,如老年人同时有糖尿病等基础病时,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实验室表现可能不典型等情况。
总之,骶髂关节炎不一定是强直性脊柱炎,二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存在区别,需要结合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