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80%-85%,包括多种病理亚型,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病史(如COPD)相关,临床表现有呼吸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诊断靠影像学(胸部X线、CT)和病理学(痰细胞学、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查,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
一、定义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不同的病理亚型。
二、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患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逐渐增加,老年人相对更易罹患,这可能与机体衰老导致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细胞修复能力减弱以及长期受各种环境致癌因素累积效应等有关。
性别:一般男性患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接触较多有关,男性吸烟率通常相对较高,而吸烟是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的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
吸烟:吸烟是非小细胞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等,长期吸烟会损伤肺部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引发非小细胞肺癌。据大量研究统计,吸烟者患非小细胞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很多倍。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某些职业性致癌物质,如石棉、砷、铬、镍等,会增加患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例如长期在石棉加工厂工作的人群,吸入石棉纤维后,肺部组织受到损伤,易诱发非小细胞肺癌。
空气污染:室外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汽车尾气等,室内烹饪产生的油烟等,都可能含有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在这样的污染环境中,会增加患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
病史:某些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会使患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升高,因为肺部长期的慢性炎症状态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三、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常见的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等症状;还可能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明显,这是由于肿瘤阻塞气道或侵犯肺组织导致肺功能下降引起的。
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消耗症状,这是因为肿瘤生长消耗机体营养物质,并且肿瘤代谢产物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多为低热,是肿瘤坏死吸收引起的。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以发现肺部的占位性病变,但对于一些较小的、隐蔽部位的肿瘤可能容易漏诊,不过价格相对低廉,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胸部CT:是诊断非小细胞肺癌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部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还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分期等。
病理学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收集患者痰液,查找癌细胞,如果痰液中找到癌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阳性率相对有限。
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病变情况,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于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周围型肺癌,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
五、治疗相关要点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有可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放疗:可以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能够杀灭肿瘤细胞,缓解症状,如对于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放疗可以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化疗: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不过化疗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不良反应的管理也在不断完善。
靶向治疗:对于有特定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靶向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相比化疗,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来选择合适的患者。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为很多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但免疫治疗也可能会引起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肺炎、肝炎等,需要密切监测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