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秋冬常见外感病,由风吹受凉致人体劳累、抵抗力下降时风寒之邪侵袭肌表等引发,有全身及呼吸道局部症状,发病与季节、生活方式有关,可与风热、暑湿感冒区别,预防需注意气候变化等,调护包括患病休息、饮食调理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一、风寒感冒的定义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属常见的外感病。多在秋冬季节发病,是人体劳累过度、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郁、肺气失宣所致。
二、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表现
全身症状:
发热一般较轻,甚至可能无明显发热,但会有明显怕冷、畏寒的表现,尤其在儿童群体中,可能因风寒之邪侵袭,表现为肢体发凉等情况,这与儿童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弱,风寒之邪更易影响其体表气血运行有关;成人则可自觉周身发冷,需增添衣物来保暖。
头痛较为常见,疼痛可累及头部两侧或全头部,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或隐痛,这是因为风寒之邪外束,阻碍气血运行,导致头部经络不通畅。
身体酸痛,包括四肢肌肉、关节等部位酸痛,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活动受限、不愿玩耍等,成人则会感觉行动不便,这是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影响了气血的正常流通,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酸痛。
呼吸道局部症状:
鼻塞、流清涕,清涕质地较稀薄,这是因为风寒之邪犯肺,肺失宣肃,影响了鼻窍的正常功能,导致鼻黏膜分泌增多且为清稀状态;儿童的鼻黏膜相对娇嫩,风寒感冒时鼻塞、流清涕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需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因鼻塞影响呼吸。
咳嗽,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这是由于风寒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侵人体,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失宣,肺气上逆则引起咳嗽,痰液清稀是因为风寒之邪未化热,肺内津液未被煎熬成浓稠痰液。
三、风寒感冒的发病原因
季节因素:秋冬季节气候寒冷、空气干燥,人体皮肤腠理多处于紧闭状态,当人体劳累后抵抗力下降,风寒之邪易从皮毛或口鼻侵入人体引发感冒。儿童在秋冬季节活动量相对减少,若衣着保暖不当,更易受风寒之袭;成人若过度劳累、夜间睡眠时暴露身体,也易在秋冬季节患上风寒感冒。
生活方式因素:淋雨、吹空调过久等情况易导致风寒之邪侵袭。例如,夏季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腠理因空调冷风刺激而收缩,当从空调房间外出时,温热之邪与风寒之邪相互作用,易引发感冒;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不如成人,夏季在空调房间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因空调使用不当而患上风寒感冒。
四、风寒感冒与其他类型感冒的区别
与风热感冒的区别:风热感冒多在春季或夏季温热之季发病,发热相对较高,有汗出但仍觉身热不解,流黄涕,痰液黄稠,而风寒感冒发热轻或无发热,流清涕,痰液清稀;在儿童中,风热感冒可能更易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因为儿童属纯阳之体,感受风热之邪后易化热上攻咽喉,而风寒感冒则较少出现咽喉红肿疼痛表现。
与暑湿感冒的区别:暑湿感冒多发于夏季,常因感受暑湿之邪所致,除有感冒症状外,还伴有胸闷、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而风寒感冒主要以风寒侵袭肌表的表证为主,一般无明显胃肠道症状;儿童在夏季若贪凉饮冷,同时又受暑湿之邪,易患暑湿感冒,需注意区分其与风寒感冒的不同表现,以便正确辨证论治。
五、风寒感冒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方面: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在季节交替时,儿童和老人更应加强保暖,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增添厚衣;成人也应关注气温变化,避免受寒。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儿童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根据年龄选择合适运动),但要注意避免运动后受凉;成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游泳、太极拳等,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风寒感冒的发生几率。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儿童需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力,成人也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因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受风寒之邪侵袭。
调护方面: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儿童应保证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利于身体恢复;成人也应减少体力和脑力活动,让身体得到充分调养。
饮食调理,适宜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生姜红糖水,有驱散风寒的作用;儿童饮用生姜红糖水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过烫损伤口腔和食管;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以免加重风寒感冒的症状。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儿童和老人在室内通风时应避免处于风口处,防止再次受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