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卵圆孔未闭严重吗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生理性通道,成年未闭者需综合多方面判断严重程度,与卒中、偏头痛等可能相关,诊断有经胸超声心动图等方法,无症状者定期随访,有并发症者按相应原则治疗,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卵圆孔未闭的基本情况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的生理性通道,通常在出生后1年左右自然闭合。若成年人卵圆孔仍未闭合则称为成年卵圆孔未闭。大部分成年卵圆孔未闭者无明显症状,但它的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二、可能存在的风险及严重程度评估
1.与卒中的关系:卵圆孔未闭可能是反常栓塞的途径,当静脉系统的血栓等栓子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体循环,进而导致脑血管栓塞引发卒中。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例如,有相关研究显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但并非所有卵圆孔未闭患者都会发生卒中,其发生卒中的风险还与卵圆孔未闭的大小、是否存在其他心脏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2.与偏头痛的关系:卵圆孔未闭也可能与偏头痛相关。有研究发现,部分偏头痛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可能是因为血液中的微栓子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颅内,影响神经血管功能而引发偏头痛。不过,卵圆孔未闭导致偏头痛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不是所有卵圆孔未闭患者都会出现偏头痛症状。
3.其他情况:对于有潜水、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需求的成年卵圆孔未闭者,由于压力变化可能使静脉系统栓子更易通过未闭卵圆孔进入动脉系统,增加发生栓塞事件的风险,相对来说风险会更高一些;而对于没有相关高危职业且无明显症状的成年卵圆孔未闭者,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忽视,需定期监测。
三、诊断与评估方法
1.经胸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初步观察卵圆孔未闭的情况,通过发泡试验等可以进一步评估右向左分流情况,但对于一些微小的卵圆孔未闭可能存在漏诊情况。
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相对经胸超声心动图更能清晰地显示卵圆孔未闭的结构及分流情况,诊断准确性更高,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经胸超声心动图不能明确诊断时考虑使用。
3.心脏磁共振成像:也可用于评估卵圆孔未闭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情况,能提供较为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四、治疗及处理原则
1.无症状的成年卵圆孔未闭:对于没有明显症状,如无卒中、偏头痛等相关表现的成年卵圆孔未闭者,一般以定期随访观察为主,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了解是否出现相关症状及并发症。生活方式上,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维持心血管健康。
2.有相关并发症的成年卵圆孔未闭
卒中相关:如果成年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了缺血性卒中,在急性期治疗遵循缺血性卒中的一般治疗原则,如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同时,对于存在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进行卵圆孔未闭的封堵治疗等干预措施,具体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风险评估等多方面因素由医生综合判断。
偏头痛相关:对于与偏头痛相关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时主要进行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经评估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明确相关的患者,可考虑在医生评估后进行卵圆孔未闭封堵等治疗,但需要谨慎权衡利弊。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到成年过渡期的卵圆孔未闭:从儿童时期发现卵圆孔未闭过渡到成年的情况,需关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卵圆孔是否闭合,以及是否出现相关症状。若成年后仍未闭合,要按照成年卵圆孔未闭的评估和处理原则进行管理,尤其对于处于学业或职业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需注意避免可能增加风险的因素,如长时间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尽量避免或采取防护措施。
2.女性卵圆孔未闭患者: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血容量增加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卵圆孔未闭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孕期需密切监测,产后也应进行相应的评估,因为孕期和产后的生理变化可能对卵圆孔未闭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如可能增加发生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所以产后也不能放松对卵圆孔未闭的关注。
3.有基础病史的成年卵圆孔未闭患者: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年卵圆孔未闭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卵圆孔未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可能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相关栓塞事件的风险,所以这类患者要遵循基础疾病的治疗规范,将血压、血糖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按照卵圆孔未闭的评估和处理原则进行综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