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得了妊娠糖尿病怎么办
妊娠糖尿病通常在妊娠24-28周通过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需考虑孕周等因素;饮食要控制总热量、选低升糖指数食物;运动可选散步、孕妇瑜伽等,注意时间频率;要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等血糖,控制目标明确;血糖不达标可胰岛素治疗,需定期产检;高龄、有家族史、肥胖孕妇更要严格管理。
一、妊娠糖尿病的诊断
妊娠糖尿病通常在妊娠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具体指标为:空腹血糖≥5.1mmol/L,或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有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数值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此诊断需考虑孕妇的孕周、基础血糖情况等因素,因为不同孕周孕妇的糖代谢特点有所不同,通过OGTT能准确评估孕妇的糖代谢状态。
二、妊娠糖尿病的饮食管理
1.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身高、孕周、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一般来说,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妊娠中晚期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25-30kcal热量;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孕妇,热量摄入需适当减少。例如,一位身高160cm,孕前体重55kg,孕28周的孕妇,每日总热量可估算为55kg×30kcal/kg=1650kcal左右。饮食中要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
2.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优先选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食物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它们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例如,与精制米面相比,燕麦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血糖上升速度减缓。同时,多吃蔬菜,如绿叶蔬菜、西兰花等,蔬菜富含膳食纤维且热量低,每餐可适当多摄入。
三、妊娠糖尿病的运动管理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孕妇的运动有散步、孕妇瑜伽等。散步是较为安全且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每日可进行3次左右,每次20-30分钟,速度以孕妇自我感觉不疲劳为宜。孕妇瑜伽则可以帮助孕妇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力,同时调节血糖。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跳跃等,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胎儿缺氧等不良后果。
2.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饭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每周运动次数至少3次,可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适当增加,但要保证每次运动的强度和时间相对稳定,以维持血糖的稳定控制。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感觉,如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四、妊娠糖尿病的血糖监测
1.监测频率:孕妇需要自我监测血糖,一般建议每天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可在晨起空腹状态下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则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量。同时,有条件的孕妇还可以监测睡前血糖等。例如,每天可在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睡前各测一次血糖,或者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监测频率。
2.血糖控制目标: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夜间血糖不低于3.3mmol/L。通过严格监测血糖,孕妇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以便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五、妊娠糖尿病的医疗干预
1.胰岛素治疗: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能达到控制目标,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妊娠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重要药物,它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且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医生会根据孕妇的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胰岛素,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2.定期产检:妊娠糖尿病孕妇需要加强产前检查,除了常规的产检项目外,还需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通过B超监测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以及进行胎心监护等,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同时,要关注孕妇自身的血压、肾功能等情况,因为妊娠糖尿病可能会并发高血压、肾病等其他疾病。
六、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高龄孕妇(年龄≥35岁),由于其自身代谢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且胎儿出现异常的几率也增加,因此这类孕妇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血糖监测和管理,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定期进行相关的产前检查。对于有妊娠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其自身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也高于普通孕妇,在孕期要提前做好血糖监测的准备,一旦发现血糖异常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此外,肥胖的孕妇在孕期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概率较大,更要注重饮食的合理控制和适当的运动,以降低血糖水平,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