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病因
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尿路梗阻、机体免疫力低下、尿道黏膜损伤等因素相关,大肠埃希菌等是常见致病菌,尿路结石等可致梗阻,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发病,留置导尿管等会损伤尿道黏膜,这些因素均会使细菌易侵入引发肾盂肾炎
一、病原体感染
1.主要致病菌: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约占尿路感染致病菌的80%。这是因为大肠埃希菌容易通过尿道上行至肾盂引发感染,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更容易被大肠埃希菌定植而导致感染。在男性中,若存在前列腺增生等下尿路梗阻情况,也易因大肠埃希菌感染引发急性肾盂肾炎。对于儿童,不同年龄段致病菌有所差异,新生儿及婴儿期可能由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引起,这与儿童泌尿系统发育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先天性尿路畸形等因素有关,比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畸形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增加细菌定植和感染风险。
2.其他致病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也可引起急性肾盂肾炎。变形杆菌感染往往与尿路结石等情况相关,结石会阻碍尿液流动,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见于有尿路器械检查史的患者,如留置导尿管等,器械操作破坏了尿路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更容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引发急性肾盂肾炎。
二、尿路梗阻
1.导致尿路梗阻的因素:尿路结石是常见的引起尿路梗阻的原因,结石可堵塞输尿管、肾盂等部位,使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梗阻部位以上积聚,细菌容易繁殖引发感染。比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当结石体积较大或位置特殊时,会严重影响尿液的正常流通。尿路狭窄也是原因之一,先天性尿道狭窄、外伤性尿道狭窄或医源性尿道狭窄等,都会使尿路管径变窄,尿液通过受阻,长期尿液潴留易导致细菌感染引发急性肾盂肾炎。对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是常见的引起下尿路梗阻的原因,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尿液排空不完全,残留尿液为细菌生长提供了环境,从而增加了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风险。
2.梗阻对发病的影响:尿路梗阻造成尿液引流不畅,使得尿液中的细菌不易被冲刷排出,在局部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肾盂肾炎。而且梗阻还会导致肾盂内压力升高,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和肾功能,使肾脏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下降,进一步促进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生发展。例如,长期的输尿管梗阻会使肾盂扩张,肾实质受压萎缩,肾脏功能受损,更容易发生严重的感染。
三、机体免疫力低下
1.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及原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弱,难以有效杀灭细菌,容易发生感染,包括急性肾盂肾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接受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系统被抑制,对细菌的防御能力下降,易遭受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的侵袭引发肾盂肾炎。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项功能逐渐衰退,包括免疫系统功能减退,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肾脏的血流量减少,肾功能下降,从而更容易发生急性肾盂肾炎。孕妇在妊娠期,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和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同时机体免疫力相对降低,也是急性肾盂肾炎的高发人群。
2.免疫力低下与感染的关系: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无法有效抵御细菌的入侵和繁殖,细菌容易在尿路定植并上行至肾盂引发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白细胞的杀菌作用,使得细菌在尿路中更容易存活和增殖,进而引发急性肾盂肾炎。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衰退,对细菌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下降,一旦有细菌侵入尿路,就容易发展为急性肾盂肾炎。
四、尿道黏膜损伤
1.引起尿道黏膜损伤的情况: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的常见原因,导尿管在尿道内放置时间过长,会摩擦尿道黏膜,造成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的防御屏障,使得细菌容易通过损伤部位侵入尿路引发感染。膀胱镜检查等尿路器械检查也会损伤尿道黏膜,检查过程中器械对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可能导致黏膜破损,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对于性生活活跃的女性,频繁的性生活可能会对尿道黏膜产生一定的摩擦和刺激,尤其是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时,更容易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引发急性肾盂肾炎。
2.黏膜损伤与感染的关联:尿道黏膜损伤后,局部的防御机制被破坏,细菌更容易附着和侵入,从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包括急性肾盂肾炎。例如,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道黏膜损伤,细菌可沿损伤处进入尿路,上行至肾盂,导致肾盂黏膜感染发炎,引发急性肾盂肾炎。而性生活导致的尿道黏膜损伤,细菌可能通过损伤部位进入尿道,进而向肾盂蔓延,引起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