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的检查
未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血糖筛查时机分低危和高危人群,低危在妊娠24-28周,高危首次产检就查;OGTT检查前3天正常饮食、空腹8-14小时,然后服75g葡萄糖水,分别测空腹、服糖后1小时、2小时血糖;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等任一值达相应标准;还可通过糖化血红蛋白辅助了解近期血糖,尿常规查尿糖等;肥胖、有家族糖尿病史、既往有妊娠糖尿病史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血糖筛查时机
一般建议未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妊娠糖尿病;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如肥胖(体重指数≥28kg/㎡)、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妊娠糖尿病史等,可在首次产检时就开始筛查。
(一)低危人群筛查时机
低危人群通常指无上述高危因素的孕妇,按照指南推荐在妊娠24-28周进行OGTT,因为此时胎盘分泌的抗胰岛素物质增多,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容易出现血糖异常。
(二)高危人群筛查时机
高危人群由于自身存在患妊娠糖尿病的较高风险,所以在首次产检时就进行血糖筛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并干预。例如肥胖孕妇,其身体的代谢环境异常,怀孕后更易出现血糖调节紊乱,早期筛查能及时采取措施。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方法
1.试验前准备
试验前3天正常饮食,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保持正常的活动量。这是为了让身体处于正常的代谢状态,避免因为饮食和活动的异常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如果试验前饮食碳水化合物过少,可能会使空腹血糖偏低,影响OGTT结果判断;而活动量过大可能会消耗过多血糖,也会干扰结果。
试验前需空腹8-14小时,可饮水。空腹状态能准确反映基础血糖水平,饮水一般不会对OGTT结果产生明显影响。
2.试验过程
先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
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饮完。从饮第一口糖水开始计时,分别于服糖后1小时、2小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水平。
三、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目前我国采用的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1mmol/L,或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有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一)各项指标的意义
空腹血糖:反映孕妇基础状态下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糖代谢异常。
服糖后1小时血糖:能反映机体对葡萄糖的早期代谢能力,因为服糖后1小时是血糖升高较明显的时期,此时血糖异常升高提示葡萄糖耐量出现问题。
服糖后2小时血糖:可以评估机体对葡萄糖的后期代谢及清除能力,若该值异常升高,说明机体处理葡萄糖的能力下降。
四、其他相关检查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妊娠糖尿病孕妇,可通过检测HbA1c辅助了解近期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但不能作为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它有助于医生全面评估孕妇在孕期的血糖控制趋势,尤其是对于那些血糖波动较大的孕妇,能更准确地反映平均血糖水平。
2.尿常规
检查尿糖、尿酮体等。尿糖阳性提示血糖可能升高,但尿糖阴性也不能排除妊娠糖尿病,因为部分孕妇肾糖阈降低,即使血糖正常也可能出现尿糖阳性;尿酮体阳性提示可能存在酮症酸中毒,需要进一步评估孕妇的代谢情况,因为妊娠糖尿病孕妇在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会出现酮症。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肥胖孕妇
肥胖孕妇进行OGTT时,由于自身脂肪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血糖波动可能相对更复杂。在检查前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饮食和空腹准备,因为肥胖可能会干扰血糖的准确测定。同时,在诊断为妊娠糖尿病后,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血糖监测和管理,因为肥胖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如子痫前期等,所以要密切关注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加强孕期监测。
2.有家族糖尿病史孕妇
这类孕妇本身具有遗传易感性,在进行血糖筛查时应按照高危人群的要求尽早进行检查。在孕期要更加注意自我血糖监测,除了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和OGTT等检查外,自己在家也应规律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等。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降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及控制血糖水平。
3.既往有妊娠糖尿病史孕妇
既往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这类孕妇在孕期应更早开始进行血糖监测,包括在孕早期就可以开始关注血糖情况,并且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糖。需要定期进行OGTT等检查来评估血糖状态,同时要注意孕期的营养管理和适当运动,以减少妊娠糖尿病复发对母婴健康的不良影响,比如降低巨大儿、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