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节症状、全身症状及关节外表现。关节症状包括晨僵、关节疼痛肿胀、晚期关节畸形;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外表现有关节外的类风湿结节、肺受累、心脏受累、血液系统受累等表现,各表现有其相应特点及机制。
一、关节症状
1.晨僵: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晨僵现象,表现为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且活动后症状可有所缓解。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关节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炎症介质积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水肿、粘连,从而引起晨僵。晨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往往与病情活动度相关,病情活动时晨僵可能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病情活动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晨僵持续时间可能达到数小时甚至更长,而病情缓解期晨僵时间相对较短。
2.关节疼痛与肿胀:疼痛通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多呈对称性,可累及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也可波及膝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随着病情进展,关节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关节滑膜炎症、关节腔积液、周围组织水肿等原因引起。肿胀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皮肤温度可能升高。例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时,患者可能会感觉手指发僵、活动不灵活,且按压关节时有明显疼痛感。
3.关节畸形:晚期患者可出现关节畸形,常见的畸形有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膝关节的屈曲畸形等。关节畸形的发生是由于关节软骨破坏、韧带损伤、肌肉萎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手指尺侧偏斜是因为手指的掌指关节向外侧偏移,近端指间关节向内侧偏移,这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手指的肌腱、韧带等结构受损,失去正常的平衡和稳定所致。关节畸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无法正常握持物品、行走困难等。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患者在疾病活动期会出现发热,可为低热、中度发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体内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释放增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约30%-4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疾病活动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少数可达39℃以上。发热可持续存在,也可呈间歇性发作。
2.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乏力的发生与疾病的慢性炎症状态、机体消耗增加以及贫血等因素有关。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的炎症反应会消耗机体大量能量,同时炎症可能影响造血系统导致贫血,贫血又会进一步加重乏力症状。例如,患者可能会感觉日常活动后比以往更容易疲惫,如爬一层楼梯就会明显感觉体力不支。
3.体重减轻:部分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这与疾病的慢性消耗、食欲减退等因素有关。慢性炎症状态下机体的代谢率增加,消耗增多,而炎症可能影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导致食欲下降,摄入减少,从而引起体重减轻。一般来说,体重减轻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体重减轻可能越明显。例如,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数月内体重可减轻5-10公斤甚至更多。
三、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肘关节鹰嘴突附近、腕关节伸侧等。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硬,无压痛或仅有轻度压痛。类风湿结节的出现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其发生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下组织有关。研究表明,约20%-3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类风湿结节,且结节的存在与关节破坏、炎症活动度等密切相关。
2.肺受累:可表现为胸膜炎、胸腔积液、肺间质病变等。胸膜炎时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等症状;胸腔积液量少时可能无明显症状,积液量较多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肺间质病变可导致患者逐渐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等,严重影响肺功能。肺受累的发生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身免疫炎症累及肺部有关,长期的炎症可导致肺部组织受损。例如,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可发现肺部的相应病变表现。
3.心脏受累: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等。心包炎表现为胸痛、心包摩擦音等;心肌炎可导致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心脏受累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症累及心脏相关组织,如心包、心肌等。临床上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发现心脏受累的相关异常。
4.血液系统受累: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与慢性炎症导致的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加等因素有关;血小板增多则与炎症刺激血小板生成增加有关。血液系统受累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全身状况,如贫血可加重乏力等症状。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计数升高等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