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溃疡怎么回事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由长期高血糖致神经和血管病变引发,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高危因素,初期表现易忽视,溃疡形成后有不同表现,可通过血糖控制、足部护理、定期就医检查预防与管理,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护理及戒烟等。
神经病变相关影响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患者足部的痛觉、温度觉等感觉减退,即使足部已经有损伤,患者也可能没有明显感觉,从而不能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导致损伤持续存在并发展为溃疡。例如,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发生变性、脱髓鞘等改变,影响神经传导,使得足部对伤害性刺激的感知能力降低。
血管病变相关影响
糖尿病血管病变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足部的小血管病变会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影响足部组织的血液供应,使局部组织缺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大血管病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进一步加重足部缺血的状况。
糖尿病足溃疡的高危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神经功能衰退等情况更为明显,同时身体的整体修复能力也减弱,所以更容易出现糖尿病足溃疡相关问题。比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导致足部血液供应进一步受限。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性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主要还是与个体的血糖控制情况、神经和血管病变程度等相关。男性可能在一些生活方式方面,如吸烟等,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而吸烟会加重血管病变,增加糖尿病足溃疡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吸烟是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导致血管收缩,加重血管病变,减少足部血液供应,同时还会影响神经功能,降低足部的感觉和修复能力。有研究表明,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概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的患者。
鞋子不合适: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鞋子过紧、过窄或鞋内有异物等,会导致足部局部受压,容易引起足部损伤,尤其是对于感觉减退的糖尿病患者,更难察觉这种受压情况,从而增加溃疡发生风险。
病史因素:
长期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状态持续存在,会不断加重神经和血管病变,使得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元醇通路激活、蛋白质非酶糖化等一系列代谢紊乱,损伤神经和血管。
既往有糖尿病足溃疡病史:如果患者曾经发生过糖尿病足溃疡,那么再次发生溃疡的可能性会显著升高。因为曾经的溃疡已经对足部组织造成了损伤,且患者的神经和血管病变基础依然存在,足部的修复和防御能力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
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表现
初期表现:足部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皲裂,颜色改变(如肤色变暗等),或者有轻微的破损,但由于神经病变,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疼痛等不适感觉,容易被忽视。
溃疡形成后:溃疡大小、深度不一,浅的可能仅累及皮肤表层,深的可能累及肌肉、骨骼等。溃疡周围皮肤可能伴有红肿、发热等炎症表现,如果发生感染,还可能有脓性分泌物渗出。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恶臭,这是因为局部组织坏死、感染等导致。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足坏疽,根据坏疽的范围和深度分为不同程度,如局限性坏疽、部分坏疽、全足坏疽等。
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与管理
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足溃疡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具体目标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可以延缓神经和血管病变的进展。
足部护理:
每日检查足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应每日检查足部,观察足部皮肤有无破损、红肿、水疱等情况。对于视力不好的患者,家人应协助检查。
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温度不宜过高,一般37-40℃)清洗足部,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脚趾间要保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等。
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穿着宽松、舒适、透气性好的鞋子,鞋子内部要柔软,没有异物感。选择棉质、吸汗的袜子,避免穿紧身袜子或有破洞的袜子,防止足部受压或摩擦。
定期就医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包括神经功能检查(如音叉振动觉检查、触觉检查等)和血管检查(如多普勒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神经和血管病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足部护理时要更加小心,因为老年人皮肤更脆弱,感觉更迟钝,选择鞋子时要确保完全贴合且舒适,避免任何可能的足部受压;对于有视力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家人的协助至关重要,要定期帮助检查足部情况;对于吸烟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因为吸烟对血管和神经的损害较大,戒烟有助于改善足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降低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