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区别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在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区别。病理上前者间质水肿等较轻可逆,后者有大片坏死出血;前者腹痛等较轻,后者腹痛剧烈等重;前者血清淀粉酶等多显著升高,后者淀粉酶可异常或降低且血钙低等;前者B超见胰腺肿大等轻,后者B超等见情况重;前者预后较好,后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儿童、老年人、女性患胰腺炎各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病理表现区别
1.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胰腺间质水肿、充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胰腺体积可轻度增大。其病理改变相对较轻,是胰腺的一种可逆性炎症反应,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恢复。例如,通过胰腺组织活检可见胰腺实质以水肿为主,细胞结构基本完整,无明显的坏死现象。
2.急性坏死型胰腺炎:胰腺组织出现大片坏死、出血,炎症可累及周围组织和器官。胰腺实质有广泛的坏死区域,伴有大量出血,病情较为凶险,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在病理检查中可见胰腺实质内有大块的坏死组织,周围组织可能因炎症波及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二、临床表现区别
1.症状方面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腹痛是主要症状,多为中上腹持续性钝痛或隐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可稍有缓解,一般体温轻度升高,多在38℃左右。例如,患者常因进食油腻食物或饮酒后出现上述症状,经过禁食、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腹痛剧烈,可为持续性绞痛、刀割样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较重,难以缓解。患者恶心、呕吐频繁且剧烈,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体温可明显升高,常在39℃以上,且可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等,还可能伴有腹胀、黄疸等症状。例如,部分患者起病后很快出现严重的全身状况恶化,需要紧急救治。
2.体征方面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腹部体征相对较轻,中上腹可有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腹部压痛明显,并有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有的患者可在腰部、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蓝-棕色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皮肤青紫(Cullen征)。
三、实验室检查区别
1.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多显著升高,一般超过正常上限3倍以上。这是因为胰腺炎症导致酶释放增加,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3-5天恢复正常;血清脂肪酶升高稍晚,但持续时间较长。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可升高,但也可能不升高甚至降低,这是因为胰腺大量坏死,酶释放减少。而血清脂肪酶的变化与淀粉酶类似,同时可能伴有血钙降低,血钙水平常低于2mmol/L,这是由于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后与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导致血钙降低,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后意义。
2.血常规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一般在(10-15)×10/L左右,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增高。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常超过20×10/L,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核左移。
四、影像学检查区别
1.腹部B超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可见胰腺弥漫性肿大,回声减低,胰周可见少量渗出。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胰腺体积明显增大,轮廓模糊,胰腺内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胰周渗出较多,还可发现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并发症。
2.CT检查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胰腺密度均匀,胰周脂肪间隙清晰或有轻度渗出。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胰腺内有低密度坏死区,胰腺边界不清,胰周脂肪层消失,可见胰周积液、脓肿形成等,CT增强扫描可见坏死区域无强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明确胰腺坏死的范围和程度。
五、预后区别
1.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预后较好,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在1-2周内康复,一般不留后遗症。但如果患者再次暴饮暴食或饮酒等,仍有复发的可能。
2.急性坏死型胰腺炎: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可达到20%-40%。患者容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即使经过治疗存活,也可能遗留胰腺功能不全等问题,如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导致消化不良,内分泌功能减退引起糖尿病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急性胰腺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病,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误诊率可能较高,因为儿童症状不典型。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各项实验室指标,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用药选择上要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非药物的支持治疗等。
2.老年人:老年人患急性胰腺炎时,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差,病情进展往往较快。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合并症的存在,如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女性:女性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发生急性胰腺炎时,诊断和治疗需特别谨慎。妊娠期胰腺炎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治疗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哺乳期胰腺炎使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