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筛查项目
糖尿病足筛查项目目的是早期发现危险因素等以降低相关风险;筛查对象为所有糖尿病患者尤其高危者;筛查内容包括病史询问、足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频率一般每年至少一次,高危者每3-6个月一次;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合并严重病变者筛查各有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足筛查项目的目的
通过系统的检查和评估,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相关的危险因素、潜在病变,从而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致残率和致死率。
二、糖尿病足筛查项目的筛查对象
所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或周围血管病变等高危因素的患者。
三、糖尿病足筛查项目的筛查内容及方法
1.病史询问
询问内容:了解患者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是否有足部溃疡或截肢史、是否有足部麻木、疼痛、发凉等症状,以及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足部护理习惯等。
意义:通过病史询问可以初步了解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因素,例如长期血糖控制差会增加神经和血管病变的发生概率,从而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有足部溃疡或截肢史的患者再次发生糖尿病足的可能性更高;吸烟会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增加病变风险。
2.足部体格检查
外观检查: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破溃、皲裂、畸形(如锤状趾、爪形趾等)、胼胝(老茧)等情况。
皮肤温度检查:可以用双手触摸足部,感受温度是否对称,若一侧足部温度明显降低,可能提示血管病变。
触觉检查:用棉花纤维轻触足部皮肤,检查患者的触觉是否减退或消失,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出现触觉异常。
痛觉检查:用大头针轻刺足部皮肤,检查痛觉是否减退或消失,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痛觉异常。
振动觉检查:使用振动觉检测仪检查足部的振动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振动觉常减弱或消失。
足背动脉搏动检查: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搏动情况,评估足部的血液供应情况,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可能存在血管病变。
意义:外观检查能发现足部的明显病变,如破溃、畸形等;皮肤温度、触觉、痛觉、振动觉检查有助于发现周围神经病变;足背动脉搏动检查可初步判断足部血管供应情况,这些检查综合起来能全面评估足部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相关问题。
3.实验室检查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总体情况,高血糖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础。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有助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长期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示糖尿病足发生风险增加。
血液流变学检查:了解血液的黏稠度等情况,血液黏稠度增高会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
意义:血糖检测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能评估长期血糖控制,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发现影响足部血液循环的因素,这些实验室检查为评估糖尿病足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生化指标依据。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足部血管的形态、内径、血流速度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
X线检查:能发现足部骨骼的病变,如骨质疏松、骨折、骨质破坏等,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出现足部疼痛、畸形等情况时,X线检查有助于明确骨骼病变情况。
意义:超声检查对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价值,能为血管病变的治疗提供依据;X线检查则有助于明确足部骨骼的病变,对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四、糖尿病足筛查项目的频率
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糖尿病足筛查。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血糖控制差、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或周围血管病变等,应适当增加筛查频率,每3-6个月筛查一次。
五、特殊人群的糖尿病足筛查注意事项
1.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定期进行足部检查。由于儿童的配合度可能较差,在检查时需要更加耐心和温和,检查内容可适当简化但关键项目不能遗漏,如基本的足部外观、触觉等检查,同时要关注其足部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糖尿病可能对儿童足部的正常发育产生影响。
2.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足部感觉可能更加迟钝,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在筛查时要特别注意检查的细致程度,由于老年患者可能行动不便,要关注其足部的整体状况,包括是否有隐匿的破溃等情况,同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检查和后续处理的影响,如在进行血管检查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
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筛查时要更加关注足部的变化,在检查过程中要考虑到妊娠期的特殊性,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方法或药物(如有需要使用相关检查时需权衡利弊),同时要加强对孕妇足部护理的指导,因为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可能导致足部护理难度增加。
4.合并严重周围神经病变或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这类患者足部的感觉和血供异常更加明显,在筛查时要格外谨慎。对于感觉减退或消失的患者,要避免因感觉不到而造成进一步的足部损伤,检查操作要轻柔;对于血管病变严重的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或处理时要充分评估其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出现足部缺血加重等情况,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足部护理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