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严重1型糖尿病
严重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中病情严重的类型,有遗传和自身免疫等发病因素,具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典型表现及血糖等代谢指标异常,有急性和慢性并发症,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儿童和成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其具显著胰岛素缺乏、易现严重代谢紊乱及并发症风险等特点,需关注相关发病、表现、并发症、诊断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来应对。
一、严重1型糖尿病的定义
严重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中病情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而严重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具有更显著的胰岛素缺乏表现,病情相对更为复杂且容易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及相关并发症风险。
二、发病相关因素及病理机制
遗传因素: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表明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位点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携带特定HLA基因型的个体患1型糖尿病包括严重1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且在家族中有聚集倾向,若家族中有1型糖尿病患者,亲属发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β细胞是关键病理机制。体内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等,这些抗体持续存在并不断破坏胰岛β细胞,使得胰岛素分泌功能进行性下降,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等人群,自身免疫相关的发病机制更为突出,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可能影响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导致严重1型糖尿病在儿童群体中也有一定发病比例。
三、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异常
典型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三多一少”症状较为明显且严重,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体重迅速减轻,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例如,儿童严重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在数周或数月内身高增长缓慢,体重不增甚至下降。
代谢指标异常: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空腹血糖常可高于11.1mmol/L,且血糖波动较大,难以通过自身胰岛素调节维持稳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也会明显升高,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严重1型糖尿病患者HbA1c通常高于9%甚至更高。同时,血酮体水平可能升高,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时,血酮体可显著升高,尿酮体也呈强阳性,这是因为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
四、并发症及危害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严重1型糖尿病常见且危急的急性并发症,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糖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就会发生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等,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尤其对于儿童患者,酮症酸中毒发病可能较为急骤,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高渗高血糖状态:相对较少见于1型糖尿病,但严重1型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时也可能出现,表现为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等,同样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长期高血糖等因素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正常功能,儿童及成年患者若患有严重1型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随着病程延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逐渐增加。
神经病变:可引起肢体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也可能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肠道、心血管等系统功能,如出现胃排空延迟、心率失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儿童患者神经病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功能正常发育。
大血管病变: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长期高血糖等代谢紊乱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严重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年龄可能相对较早,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
五、诊断标准相关
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对于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且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的患者,再结合1型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如GADAb、ICA、IAA等阳性,基本可诊断为1型糖尿病,而严重1型糖尿病在此基础上往往具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表现及更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例如,自身抗体阳性且血糖水平极高、酮症倾向明显的患者可判断为严重1型糖尿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严重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情况,由于胰岛素缺乏影响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可能导致生长迟缓、青春期发育延迟等问题。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同时注重营养支持,保证儿童能够获得足够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并且要加强对家长和患儿的糖尿病知识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特点和自我管理方法,如正确的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操作,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
成年患者:成年严重1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长期血糖控制对预防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性,由于病程中可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需要定期进行相关并发症的筛查,如眼底检查筛查视网膜病变、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筛查神经病变等。在生活方式上,要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合理运动,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同时要注意心理调节,因为长期患病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影响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