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样动脉硬化症状有哪些
粥样动脉硬化有早期症状不典型及血管狭窄引起器官缺血等阶段表现,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早期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血管狭窄会致心脏、脑部、外周血管等出现相应症状,老年人症状更不典型,中青年人群若有不良生活方式早期症状隐匿,有基础疾病人群发病风险及症状更复杂严重。
一、粥样动脉硬化的常见症状
(一)早期症状不典型阶段
在粥样动脉硬化的早期,很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通过一些检查发现血管壁有斑块形成等情况。这是因为早期血管狭窄程度较轻,对血液供应的影响尚不显著,所以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表现。但此时如果存在一些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就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些因素会促使粥样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例如,长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壁长期受到较高压力冲击,更容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为粥样动脉硬化的形成创造条件。
(二)血管狭窄引起器官缺血阶段
1.心脏相关症状
心绞痛: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动脉硬化导致狭窄时,心脏供血不足,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会出现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后可缓解。这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代谢产物积聚刺激心脏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发生心绞痛的风险更高,且由于基础疾病的影响,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需要密切监测。
心肌梗死: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完全阻塞血管,就会发生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持续剧烈的胸痛,疼痛程度较心绞痛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甚至数天,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恐惧、濒死感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表现。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等,容易被忽视,需要特别警惕。
2.脑部相关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部血管粥样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微血栓形成时,可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短暂的单眼失明、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但这是脑卒中的高危预警信号,如果频繁发作TIA,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很高。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且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中老年人,出现上述短暂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脑梗死:当脑部血管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血管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时,会导致脑梗死。患者可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言语不利、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取决于梗死的部位和范围。例如,梗死部位在大脑半球的运动中枢,会出现对侧肢体的瘫痪;如果是脑干梗死,可能会影响呼吸、心跳等重要生命中枢,危及生命。
3.外周血管相关症状
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时,下肢供血不足,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疼痛、无力,休息后可缓解,继续行走又会复发,称为间歇性跛行。疼痛部位多在小腿肌肉部位,随着病情进展,跛行距离会逐渐缩短。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常见,这与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速度减慢等因素有关。如果不及时干预,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下肢静息痛,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下肢疼痛,夜间尤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不同人群粥样动脉硬化症状的特点
(一)老年人
老年人粥样动脉硬化的症状可能更不典型。由于老年人机体的敏感性下降,对疼痛等不适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锐。例如,心肌梗死时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肺部疾病等。此外,老年人的血管代偿能力较差,一旦发生粥样动脉硬化相关的血管事件,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恢复相对困难。在脑部血管方面,老年人发生脑梗死时,可能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为脑部长期慢性缺血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
(二)中青年人群
中青年人群如果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也可能出现粥样动脉硬化相关症状。但由于年龄相对较轻,机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好,早期症状可能相对隐匿。例如,可能仅在体检时发现血脂异常、血管斑块等情况,而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如果不加以干预,随着年龄增长,病情会逐渐加重,症状也会逐渐明显。对于中青年女性,如果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粥样动脉硬化的发生相对男性较晚,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发病风险会明显增加,症状也可能逐渐显现。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1.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粥样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脏、脑部、肾脏等器官的粥样动脉硬化相关症状的风险更高。例如,高血压合并心脏粥样动脉硬化时,更容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症状;合并脑部粥样动脉硬化时,更易发生脑梗死等脑部病变。而且,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如果控制不佳,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的损伤,使粥样动脉硬化相关症状更早出现且更严重。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紊乱会加速粥样动脉硬化的进程。糖尿病合并粥样动脉硬化时,症状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例如,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时,除了间歇性跛行外,还更容易出现足部溃疡、感染等并发症,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又会加重足部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同时,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脏粥样动脉硬化相关事件时,预后往往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