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引起的常见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其临床表现有寻常型、大疱性、新生儿脓疱疮和深脓疱疮等类型,发病因素包括细菌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力低下和环境因素等。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有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和物理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损伤、加强营养、改善环境和隔离传染源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和孕妇在患病及治疗时均有各自的注意事项。
一、脓疱疮的定义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引起,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
二、脓疱疮的临床表现
1.寻常型脓疱疮: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所致。好发于面部、口鼻周围及四肢等暴露部位。初期为红斑或丘疹,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易破溃,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自觉瘙痒,常因搔抓而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
2.大疱性脓疱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好发于儿童的躯干和四肢。初起为散在的水疱,迅速增大至蚕豆大小或更大,疱液开始清澈,后变混浊,疱壁薄,易破裂,破溃后可见似烫伤样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淡黄色痂,痂下脓液向四周蔓延,可形成环状或回状损害。
3.新生儿脓疱疮:是发生于新生儿的一种大疱性脓疱疮,由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起病急,发展快。多在出生后410天发病,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脓疱迅速扩大,疱壁薄,易破,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可伴高热、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肺炎等。
4.深脓疱疮:又称臁疮,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多累及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年人。好发于小腿和臀部。初起为脓疱,渐向深部发展,表面有坏死和蛎壳状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明显,去除痂皮后可见边缘陡峭的碟状溃疡。自觉疼痛,病程较长,可达数周或数月。
三、脓疱疮的发病因素
1.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当皮肤有微小破损时,细菌容易侵入并繁殖,引发脓疱疮。
2.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如皮肤干燥、瘙痒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痱子等)、蚊虫叮咬、外伤等,可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3.免疫力低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相对较低;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脓疱疮。
4.环境因素: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增加了脓疱疮的发病风险。在拥挤、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细菌更容易传播。
四、脓疱疮的诊断
1.临床表现:根据典型的脓疱、糜烂、结痂等皮损特点,结合发病部位、年龄等因素,一般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情况,判断是否有感染存在。还可取脓疱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致病菌,并指导临床用药。
五、脓疱疮的治疗
1.局部治疗:以清洁、杀菌、消炎、收敛为原则。对于较小的脓疱,可先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针头挑破,吸出脓液,再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对于较大的脓疱,应在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疱液,然后外用药物。
2.系统治疗:对于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的患者,需要系统使用抗生素治疗,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3.物理治疗:对于慢性或顽固的脓疱疮,可采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以促进炎症消退,加快皮损愈合。
六、脓疱疮的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衣服。儿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玩耍,饭前便后要洗手。
2.避免皮肤损伤:积极治疗皮肤瘙痒性疾病,防止蚊虫叮咬,避免搔抓皮肤,减少皮肤破损的机会。
3.加强营养: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应注意营养均衡。
4.改善环境: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5.隔离传染源:对于患有脓疱疮的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疾病传播。患者的衣物、毛巾、床单等应进行消毒处理。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是脓疱疮的高发人群,由于其皮肤娇嫩,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感染和传播疾病。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皮肤状况,一旦发现有脓疱、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儿童搔抓皮损,可给儿童戴上手套或剪短指甲。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和休息,促进身体恢复。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患脓疱疮后病情可能较重,恢复较慢。在治疗脓疱疮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老年人皮肤干燥,应注意皮肤保湿,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疾病,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应加强皮肤护理,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皮肤问题。在治疗脓疱疮时,要严格遵循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药物导致细菌耐药。
4.孕妇:孕妇患脓疱疮后,在治疗时应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一般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如病情较重需要系统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