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的症状有哪些
肾萎缩指肾脏体积缩小、生理功能降低的病理解剖现象,其症状因个体差异、病因及病情进展而异,包括肾功能相关症状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及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量变化、蛋白尿血尿,全身症状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的相应症状;特殊人群中,儿童肾萎缩除一般症状外会影响生长发育,用药需谨慎;老年人身体机能和肾功减退,用药应精简,家属需多关注;有基础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要严格控制病情,定期复查。
1.肾功能相关症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脏萎缩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导致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初期,这些指标可能轻度升高,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持续降低,会出现各种全身症状。例如,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
水钠代谢紊乱:肾脏调节水钠平衡的能力减弱,可导致水钠潴留。患者表现为水肿,多从眼睑、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引发呼吸困难、腹胀等症状。若体内水分过多,还可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而排水过多则可能引起脱水,表现为口渴、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肾萎缩影响肾小管功能,导致电解质重吸收和排泄异常。常见有高钾血症,血钾升高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还可能出现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低钙可引发手足抽搐、感觉异常等,高磷则与肾性骨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肾脏排泄酸性物质减少,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出现呼吸深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2.泌尿系统症状:
尿量变化:早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超过白天。这是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尿液不能充分浓缩。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受损,可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甚至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
蛋白尿和血尿:肾萎缩时,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蛋白质和红细胞可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和血尿。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血尿肉眼可见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浓茶色;肉眼不可见时,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长期蛋白尿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引发水肿进一步加重等问题。
3.全身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体内毒素蓄积会刺激胃肠道,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在早晨起床时可能更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营养摄入,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情况。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引发胃肠道黏膜糜烂、溃疡,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心血管系统症状:肾萎缩常伴有高血压,这是由于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可损伤心脏、血管,引发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此外,水钠潴留也会加重心脏负担,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血液系统症状: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引发肾性贫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贫血程度与肾萎缩程度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严重贫血会进一步影响身体各器官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活动耐力。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
神经系统症状:毒素蓄积及电解质紊乱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患者出现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谵妄、昏迷等,还可能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
骨骼系统症状:肾萎缩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及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引发肾性骨病。患者可出现骨痛、骨骼畸形、骨折风险增加等症状。儿童患者可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骨痛多发生在腰背部、下肢等部位,活动或负重时加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萎缩对其影响更为严重。除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会明显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高增长缓慢、体重不增等。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如是否有乏力、不愿活动、食欲改变、尿量异常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肾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过程中,用药需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定期监测肾功能、生长发育指标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与肾萎缩相互影响。肾萎缩导致的肾功能减退,会增加药物在体内蓄积的风险,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在治疗肾萎缩及其他基础疾病时,用药种类应尽量精简,告知医生自己的全部病史和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此外,老年人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家属要多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如有无水肿加重、精神状态改变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就医。
3.有基础疾病患者: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既是肾萎缩的病因之一,又可因肾萎缩而加重。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遵循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避免血压波动。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定期复诊,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降压药物。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萎缩的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适当运动,规律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同时,定期检查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并及时干预。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可累及肾脏导致肾萎缩。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循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定期复查自身抗体、肾功能等指标。在病情活动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