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是什么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病因未完全明确,与遗传、环境、年龄等有关,起病隐匿,需排除继发性后诊断,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继发性高血压由确定疾病或病因引起,部分起病突然、血压高,有原发病特殊表现,诊断需找原发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儿童青少年多为继发性高血压,妊娠期女性高血压需特殊处理,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常见且需注意降压适度及药物选择,继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也需综合考虑。
一、定义与病因
1.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若父母均患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升高;环境因素,如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等;还有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有升高趋势,一般中老年人更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2.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常见病因有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内分泌疾病,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钠水潴留,血压升高;嗜铬细胞瘤,肿瘤会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主动脉缩窄等心血管结构异常疾病,也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二、临床表现特点
1.原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血压升高。随着血压持续升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症状,后期可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表现,如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脑卒中(突发头痛、呕吐、偏瘫等)、肾功能不全(蛋白尿、水肿、肌酐升高等)。
2.继发性高血压:部分患者血压升高较突然,且血压水平较高。除了高血压本身的症状外,还会有原发病的特殊表现。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除高血压外,还可出现肌无力、周期性麻痹、多尿、夜尿增多等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可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发作时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发作间期血压可正常;肾实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在出现高血压之前多已有肾脏疾病的表现,如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异常等。
三、诊断与鉴别要点
1.原发性高血压:主要通过多次测量血压来诊断,一般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在诊断时需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生活方式、用药史等,同时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包括血钾、血肌酐、血糖、血脂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但主要是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基础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2.继发性高血压:诊断主要是通过寻找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发病因。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如是否有肾脏疾病史、内分泌疾病史等;进行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需要检测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用于发现肾上腺等部位的病变,如嗜铬细胞瘤、主动脉缩窄等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通过这些检查手段来明确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并确定具体的原发病因。
四、治疗原则差异
1.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包括减轻体重(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6g)、补充钾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增加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减轻精神压力等。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分层决定是否启动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等)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2.继发性高血压: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肾实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需要治疗肾脏疾病,根据具体的肾脏疾病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肾小球肾炎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果是肾上腺腺瘤引起的,多采取手术治疗切除腺瘤;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在原发病得到有效治疗后,血压多可恢复正常或改善。
五、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对较少,多为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有肾脏疾病等。对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者,需要详细排查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避免过度肥胖,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增加体育活动。在药物治疗上要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高血压可能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妊娠期高血压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同时要警惕子痫前期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的女性,需要调整降压药物,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降压药物。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的女性,要针对原发病进行适当处理,但要考虑到妊娠的特殊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治疗措施。
3.老年人: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波动较大。老年人治疗高血压时要注意避免血压降得过低,尤其是收缩压,因为老年人往往存在动脉硬化,过低的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尽量选择长效、平稳降压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血压和药物不良反应。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的老年人,同样需要积极寻找原发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但要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耐受性。



